2018年初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

2018年初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久远。 簇拥。 拘束。 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山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这首诗反映着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 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 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十九世纪末叶正是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词课题总览 《秋词》(其一)刘禹锡 《夜雨寄北》李商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潼关》谭嗣同 秋 词(其一) 刘禹锡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悲叹冷清萧条。 春天。 推开白云。排,推开。 蓝天。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秋天就都悲叹冷清萧条,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被它带到了碧蓝的天空。 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的心境和豪迈的胸襟。 本诗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诗的开头起笔不凡,独具匠心,诗人本要赞美秋天,却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然后再直接赞颂秋高气爽的秋景,一扫过去文人们写秋日的阴冷、苦寒、悲愁之气。 结尾句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里的“引”字,写出似乎是白鹤带着自己的诗情凌空而上,想象奇特,然又颇合情理,也暗示了诗人的凌云壮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这是一首抒情诗。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 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情景交融构成高妙的艺术境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