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知识链接]
1、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冬——1952年底。
(2)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三亿多人口强烈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3)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皆为私有)
(5)历程: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6)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务,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运动。
(1)时间:1953年——1956年。
(2)原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方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工人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核心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
(5)历程:从1953年春,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穿凿列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政府回忆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1978年。
(2)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经验不足,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目的:建立人民公社是试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
(4)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规模,扩大合作社的规模,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
(5)历程: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6)评价: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左也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
(2)原因:“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奠定了政治前提;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安徽、四川两省改革试点取得成功,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进行推广。
(3)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
(4)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土地和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
(5)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6)改革的方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重难点解析]
1、分清两次分田的不同。
1950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没有改变土地的私有性质,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所有权,可买卖、处置等。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保持土地公有示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颁给农民耕种,农民只获得土地的经营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不得买卖、处置。
2、分清两次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土地改革中,变地主土地所有缺点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把土地等 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分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变与不变。
责任制改变的是经营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统一经营、共同生产的方式,实行“分田到户”,农民获得了经营管理权;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吃大锅饭、按需分配的方式,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获得了收益权。作为农村改革实行的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土地的公有性质不变 ,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
[中考真题解析]
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使农业生产严重破坏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陕西农民侯永神妙在日记中写首: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苗木胸径、地径、土球直径之间的换算,土穴的计算方法,及园林的工程量计算.doc
- 标准作文稿纸模板.doc
- 基于MATLAB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模拟.doc
- 六年级总复习:解稍复杂的方程.doc
- 拟配备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doc
- 幕布的选择及幕布的尺寸.doc
- 美国利率调整表.doc
- 江南快速电梯SUPEX1SIEI经验调整_.doc
- 脑梗死分类分型.doc
- 幂的大小比较七法.doc
- DB50_T440-2012_渝菜鱼香大虾烹饪技术规范_重庆市.pdf
- DB51_T1383-2011_拖拉机变速箱体、传动箱体_四川省.pdf
- DB2308_T155-2023_大豆品种合农142生产技术规程_佳木斯市.pdf
- DB51_T763-2008_麻疯育苗林技术规程_四川省.pdf
- DB51_T1122-2010_重口裂腹鱼养殖技术规范苗种_四川省.pdf
- DB51_T1277-2011_优质肉鸡商品代饲养管理技术规程_四川省.pdf
- DB51_T1136-2010_黄鳝养殖技术规范苗种_四川省.pdf
- DB51_T885-2009_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规程_四川省.pdf
- DB51_T2691-2020_康巴变绿异燕麦牧草栽培技术规程_四川省.pdf
- DB51_T1011-2010_中小学体育器材沙背心_四川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