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年3 月 学 术 交 流 Mar.,2019
总第300期 第3期 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300 No.3
政治学研究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
时代背景与价值立场
姜玉洪 ,刘 国权a b
(哈尔滨师范大学 a.学生工作部;b.文学院,哈尔滨,150025)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
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对内体现为中华文化对全国各族人民、全体
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外体现在中华文化对世界各国人民、外部各种思潮的
吸引力和影响力。 我国总体经济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但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大国
形象还不相匹配,文化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也严重不足。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面对当
前困难挑战,如何让中华文化更好更快更有力地“走出去”,让“硬实力”和“软实力”
相得益彰,让世界发现、注意、聆听、尊重中国声音正成为当前文化强国建设中一个非
常重要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新的历史方位;文化软实力;文化“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1000 8284(2019)03 0056 0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
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赓续
不断、世代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全体中华
儿女万水千山、思之念之的精神家园。 因为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民族“远人不服,则
[1]
修文德以来之” ,襟怀坦荡、海纳百川,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唐文明;因为对中华文化充
[2]
满自信,中华儿女组建“文武两个战线、两个军队”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党的领导下
- -
[收稿日期]2018 05 0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印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
(14B092)
-
[作者简介]姜玉洪(1968 ),男,黑龙江牡丹江人,部长,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
学研究。
·56 ·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3]
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论
断是对历史的生动总结,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对未来的科学谋划,同时要求和指引着我们
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依靠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文化自信,对内体现为中华文化对全国各族人民、全体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对外体现在中华文化对世界各国人民、外部各种思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我国总体经
济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的今天,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显而易见的,但中国经济
“硬实力”显著增强,在世界范围内,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大国形象不相匹配的现实
又指出我们中华文化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严重不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
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面对当前困难挑战,如何让中华文化更好更快
更有力地“走出去”,让“硬实力”和“软实力”相得益彰,让世界发现、注意、聆听、尊重中国
声音正成为当前文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
一、新的历史方位赋予我国发展新使命、新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
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对我们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
制定方针政策和决策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