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王道俊 郭文安.ppt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王道俊 郭文安.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生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他曾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们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可见,华生特别强调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根据这一理论,犯罪心理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是人在不良的环境中不断学习、训练的结果。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影响,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这一理论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这一理论后来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良与补充。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被古今人们充分可定: 《荀子·劝学》:“干越夷貉(mo,四声)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卢梭:“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康德:“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洛克:“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 *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文化知识蕴涵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多方面价值 知识的认识价值 知识的能力价值 知识的陶冶价值 知识的实践价值 * * 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影响人发展的四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 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不能孤立地、片面的地来分析每一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教育不能、也不应包揽儿童的发展,但也不应当否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 * 皮亚杰“三山实验” “三山实验”:如图所示,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前运算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 揭示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即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世界、想问题。 *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Eriksons psychosocial stages 艾里克森(1902—1994),生于德国的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basic trust vs.basic distrust)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autonomy vs.shame .doubt) 主动对内疚(initiative vs.guilt) 勤奋对自卑(industry vs.inferiority)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identity vs.role confusion) 亲密对孤独(intimacy vs.isolation) 繁殖对停滞(generativity vs.stagnation) 完善对绝望(integrity vs.despair) * * * *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 * 4、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 * 孔子的因材施教: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还有礼仪:子华;农事:子迟;教师:曾点;经商:……军事:…… * * 闻斯行诸?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不解,问孔子。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 人的智力的多样性 1943年出生,1971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1983年创建多元智力理论,被誉为“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 * * 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性 * * 学生的差异无处不在 学生学习的差异 个性偏好差异—或喜宽松或喜严谨; 知觉通道差异—或视觉或听觉或动觉; 承载能力差异—或载量大或载量低; 知觉风格差异—或部分认知或整体认知; 抵抗干扰差异—或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