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课.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授课人:冷树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梳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过分析归纳一定的记忆方法。 2、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文言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与练习加深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精选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外文言片断,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及练习,巩固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教学难点:课外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的掌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发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也会有不同。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课前我们已经整理了六册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那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的“一词多义”掌握情况。 大家是否发现,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动动脑,找些方法来记忆,那不就省许多力?今天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巧记一词多义。 1、教师以“信”为例,进行示范。 师:我们归纳出“信”在课文中主要有三种含义:①言语真实,不虚伪(本义)? ②信用? ③相信?? 那我们怎么记住呢?可以造一句有意义的句子来记。 出示“信”的例句: ? 自古以来,“言语真实,不虚伪”是一种美德,所以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讲信用,别人才会“相信、信任”你。 成语巩固: 请说出下列成语中“信”的含义: ①信口开河? ②信口雌黄? ③信手拈来 ④信以为真? ⑤背信弃义? ⑥言而无信 学生以“故”为例,进行练习。 (1)、归纳出“故”的几种含义: ①缘故,原因(本义)?? ②旧的??? ③故意???? ④所以 ? (2)学生造句,分析评价。 (3) 成语巩固:说出下列成语”故”的含义。 ①??? 一见如故???? ②明知故犯???? ③故弄玄虚?? ????④革故鼎新 ⑤欲擒故纵????? ⑥非亲非故???? ⑦平白无故?????? ⑧不经世故 师:其实,除了刚才的联想造句法,成语助记法之外外,还有很多方法,比如拼音归类法、话题记忆法等。关键是同学们要开动脑筋。 巩固训练 师:我们记住实词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课内的文言语段,更要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多义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为进一步的答题奠定基础。 阅读语段一: ?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要求:1、找出语段中的学过的一词多义词语,并解释。 2、找出疑难之处,根据上下文已知的内容进行推测。 3、翻译文言文,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组织成完整的语句回答。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 (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2)故人来,方与之食(???? ) ??? (3)恐其自食其言也(?????? )?? (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 ????? ⑵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由学生归纳阅读课外文言文的一般步骤) 方 法: 1、通读全文,借助课内,整体感知。 2、圈出疑难,结合语境,上下推导。 3、看清题目,明确指向,认真思考。 4、斟词酌句,语意完整,细心答题。 (四)根据方法,按语段一地要求完成语段二。 ?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用力多者收功远。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文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