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 * 一、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1、商朝:初步发展。 2、春秋战国:巨商和商业中心。 3、汉代:丝绸之路。 4:唐代:愈大娘航船、邸店。 5、宋元:海外商业发达(泉州)、交子 6:明清:会馆、商帮 南北 朝 汉 代 秦 代 明 清 宋 代 唐 代 市的发展情况 朝 代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九市 草市形成,设“草市尉”管理 草市演变为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突破了时空限制(市坊分离);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草市已具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 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二、市在历代的发展 5、宋代:汴京(开封)与临安(杭州)等都市商业繁盛 6、清代:北京、苏州、盛泽镇、 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1、战国:出现了“市井”的商业区,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 2、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3、新朝: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长安和五都(洛阳/ 邯郸/临淄/宛/成都) 4、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扬州、杭州、湖州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四、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1、起源早,历史悠久 2、明清出现区域性大商帮晋商,徽商 3、商业运输发达,国内外贸易发达 4、市场形式多样,城市繁荣 5、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市在历代的发展 商业都会的崛起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1.(2012·浙江文综卷·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bei)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luo)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2.(2012·福建文综卷·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3.(2012·江苏单科·1)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4.(2012·安徽文综卷·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5.(2012·天津文综·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 6.(2012·北京文综卷·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 B.不尊儒术 ??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7.(2012·福建文综卷·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8.(2012·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9.(2012·全国大纲卷·1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西门子智能照明办公大楼应用.pdf VIP
- 202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 VIP
- 智能照明系统(西门子InstabusKNXEIB系统)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完善.pptx
- 智能照明控制方案1843.pdf VIP
- 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docx VIP
- 高中地理新老教材比较研究——以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为例.pdf VIP
- GB 50487-2008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2022年版) .docx VIP
- 街道居民议事会组织与运行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