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现代文学三十年2笔记要点(没有上册).docVIP

河北师大现代文学三十年2笔记要点(没有上册).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资源共享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2 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二考试重点 郑连保老师 (福利整理,仅供参考) 1沙菲形象分析: 沙菲是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知识女性的典型。她蔑视封建礼教,憧憬个性解放,追求灵肉一致的真的爱情。但理想幻灭使她找不到正确道路而陷入颓废;内心充满着矛盾和骚乱,她以玩世不恭对社会做病态的反抗,并以这种反抗标示自己是蔑视传统的新女性。她的思想和观念都很现代,但却在迷乱中挣扎。 沙菲的苦闷五四时期获得个性解放的激进青年在革命低潮中陷入彷徨无主境地的真实写照。 2艾芜早期小说的艺术贡献: A.开拓了新的题材: 他描写了滇缅边境地区与东南亚某种奇特的社会生活,山险水恶的自然环境与带有传奇色彩、蒙着野性气氛的生活图景相结合,为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富有魅力的南国气息和异域情调。 B.发现了新的人生: 艾芜发现并在作品中表现了特定环境中被社会视为罪人的那些人,如窃贼、贩鸦片者等。但他们却有豪侠的气度和善良的心;人性尚未泯灭。 C.创造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新范型: 一是抒情、写景、叙事糅为一体;二是呈现出融合着传奇色彩与理想之光的浪漫主义风格。 3东北作家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等流亡到关内的东北青年作家,仇敌恨伪,眷恋乡土,以文学作品反映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习惯上称其为东北作家群。其创作为30年代的文坛增添了新的因素,预示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即将到来。代表作品有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4京派小说的基本特征: A.坚持以人道主义为根基的“为人生”的创作思想,由文化层面探讨人性、人生和国民性;多写自然风物、纯真爱情、童心以及原始淳朴的人性美、人情美,不时对都市上流社会发出讽刺。 B.艺术上化“古”纳“洋”,熔写实、浪漫、记梦、象征为一炉,把现代抒情写意小说推向一个新阶段。代表作家有废名、萧乾等。 5新感觉派:新感觉派是出现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上海的一个小说流派。该派小说以快速、跳跃的节奏反映出现代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畸形文明和病态生活;刻意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以使现实心理化;注重微妙心理、潜意识的发掘与表现;大量采用通感、蒙太奇、意识流等手法,使小说形式技巧翻新。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欧等。 6中国诗歌会: 成立于1932年9月,是“左联”领导下的诗歌团体,由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等共同发起,主要阵地是总会机关刊物《新诗歌》。其主张是诗歌要面向现实,表现时代的“疾风骤雨”,以诗歌的大众化为目标。其中蒲风的诗歌成就最高。 7臧克家早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诗艺特点可概括为“意新句工”. a.在创意方面,他常在人所共见的素材中出奇制胜地开掘出新意,使他的诗具有意象新颖的特点。 b.在创词方面,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新月派理论影响,认真执着地提倡“苦吟”,并付诸实践,精心锤炼每一个字词,确立的是严谨规范的创作作风,但也有雕琢之弊。 8现代诗派:现代诗派围绕文学刊物《现代》形成于三十年代初,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为代表。他们在大革命失败的幻灭中提倡“纯然的现代诗”,即“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辞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其诗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和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以戴望舒成就最高。 9《雨巷》【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早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他因此诗而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本诗艺术精湛,大量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把诗歌的音乐美发挥到极致。同时,诗歌又兼用了比兴寄托和象征的手法,将中国古典诗词中凄美的“丁香”意象、现实中悠长寂寥的雨巷和期待中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创造性地组接在一起,形成迷离朦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幽渺的美感。 这首诗歌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进行赏析。其一,从诗歌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关系角度来解读,则诗歌带有诗人的爱情印记。诗中所描绘的似真似幻的美丽“邂逅”,实乃“我”的一段爱情“白日梦”,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我”对爱的追索与向往、憧憬与期待,以及因爱而生的痛苦莫名的希望、无奈和甜蜜的忧伤。因此,从爱情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可理解为一个爱情的感伤者;其二,从诗歌与其被写作的时代背景关系来分析,则诗歌所表现的恰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之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一时看不清前途,找不到出路而陷入了迷惘、彷徨之中的心境。他们寂寞、哀怨,但又充满朦胧的希望。因此,从时代社会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则可以被理解成一个时代的迷惘者;其三,从诗歌与读者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则本诗充满了浓烈的人生象征意味,“雨巷”象征着漫漫人生路,“我”则是人生的赶路人,那“丁香一样的姑娘”则是飘渺的希望或理想。诗中“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