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种质资源搜集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DOC

龙眼种质资源搜集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菜稻轮作氮磷钾高效利用机理及其配套施肥技术 项目名称 菜稻轮作氮磷钾高效利用机理及其配套施肥技术 完成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三明市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 奖励类型 科学技术进步奖 主要 完成人 章明清,姚宝全,李 娟,孔庆波,郑林华,戴树荣,叶伟建,黄愿翔 获奖等级 2014省二等奖 1、目的和意义:福建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已达70万hm2以上,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蔬菜是高度集约化的种植体系,长期盲目和超量施肥严重影响了菜田质量和农业环境安全,化肥污染防控技术已成为解决我省仍至我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源头防控技术和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可为菜田高效安全生产和氮磷污染治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为此,自2005年以来,开展了7个定位试验和507个田间试验,对菜田化肥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方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主要科技内容和技术指标:针对福建生产实际,在全省采集460个代表性土样基础上,开展菜田氮磷富集状况、流失潜力及其评价方法研究,提出氮磷钾解吸新模型和双速率转折点建模法,得到氮磷流失潜力指标。通过7个定位试验,探讨菜稻轮作的产量效应、营养特性和模拟模型、养分吸收限制因子及其高效利用机理,研究了菜稻养分吸收强度差异及其量化指标,氮磷肥利用率比蔬菜连作提高了11.6个和9.1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通过507个田间试验,总结提出菜田高效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即菜稻轮作结合推荐施肥技术模式,包括菜-菜-稻轮作模式、施肥目标产量确定方法、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不同目标产量下菜稻轮作氮磷钾最佳用量(宏观)、土测值与推荐施肥量(微观)、施肥时期和方法等6个技术内容,氮磷肥利用率平均比习惯施肥提高14.3个和11.4个百分点。 3、主要知识产权和经济效益:项目共发表科研论文38篇,其中国家一级学报10篇。研发菜稻轮作制配方肥,取得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蔬菜、马铃薯、水稻配方肥正式登记证6个。在省土肥推广系统支持下,2011年以来菜稻轮作结合推荐施肥技术模式在全省8个地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举办了80期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共有1.3万人次得到技术培训。同行专家现场验收表明,蔬菜平均增产13.4%,轮作水稻平均增产9.6%,增收节支7768元/hm2。3年累计推广应用43.23万hm2,创社会经济效益76327万元。 4、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1)提出的土壤解吸新模型、氮磷流失双速率转折点建模法、作物养分吸收动态模型和稳态模型及其限制因子等,进一步发展了推荐施肥的理论基础。(2)蔬菜N和P2O5推荐用量比习惯施肥降低34kg/hm2和53kg/hm2,菜后稻则降低了41kg/hm2和17kg/hm2,有效减轻了因过量施肥对菜田土壤质量和农业环境的压力。(3)提出菜稻轮作结合推荐施肥技术模式,为菜田氮磷污染防控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2012年4月26日通过成果评审,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