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读-北京建筑大学教务处.PDF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读-北京建筑大学教务处.PDF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说明 1 一、课程模块设置 1 二、课程课时安排 1 三、课程修读规定 1 四、课程实施程序 1 五、课程师资标准 2 六、课程教学管理 2 七、课程考核办法 2 八、课程运行保障 3 九、课程教材建设 3 十、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通识教育中心负责解释。 3 选课操作指南5 选课系统 5 课程介绍 11 第一模块、经典赏析与文化传承 12 1、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读 13 2、世界文学概论 14 3、古代经典小说选读 15 4、跨文化交际语英美影视赏析 16 5、周易文化精读 17 6、 中国书法篆刻(工作坊) 18 7、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19 8、中华诗词之美 20 9、古典诗词鉴赏 21 10、中国当代小说选读 22 第二模块、哲学视野与文明对话 23 1、西方文明史话 24 2、中国历史文明概览 25 3、西方哲学智慧 26 4、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27 5、美国社会文化 28 6、文明的足迹:中西文明历史沿革比较赏析 29 7、中国哲学概论 30 8、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 31 9、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 32 第三模块、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33 1、中国社会热点问题透视 34 2、创业投资与公司法治 35 3、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 36 4、城市社会学——城市与城市生活 37 5、心理发展与人生规划 38 6、数学大观 39 7、探究万物之理 40 8、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41 9、科学通史 42 10、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 43 11、物理与人类文明 44 第四模块、建筑艺术与审美教育 45 1、中西城市建筑设计文化的诗意 46 2、建筑与伦理 47 3、工程文化与美学 48 4、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49 5、中外园林文化与艺术 50 6、桥梁美学与概念设计 51 7、建筑艺术赏析 52 8、中国传统建筑经典与赏析 53 9、中国古建彩画(工作坊) 54 10、新手工艺创新设计(工作坊) 55 11、建筑影像与韵律赏析 56 12、音乐鉴赏 57 13、世界建筑史 58 14、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59 15、美术鉴赏 60 第五模块、生态文明与未来城市 61 1、北京历史变迁 62 2、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与海绵城市 63 3、智慧城市 64 4、黑臭水体治理与城市水环境保护 65 5、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 66 6、生态城市建设与固废管理 67 7、探索发现:生命 68 8、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 69 9、家园的治理:环境科学概论 70 10、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 71 11、全球变化生态学 72 说明 为更好地实施通识教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在原 有全校公共选修课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建设一批本科生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形成以通识基础课、通识核心课和通识任选课为 主要内容的全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其中,通识核心课程是建设的重 点,为保证教学质量,加强通识核心课管理,特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模块设置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划分为“经典赏析与文化传承”、“哲学视野 与文明对话”、“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建筑艺术与审美教育”、 “生态文明与未来城市”五个模块。此学期共设置课程 56 门,其中 35 门为面授课程,21 门为线上课程。 二、课程课时安排 按照“少而精”的教学原则,一门课原则上为每周2 学时、一般 安排在工作日的下午(或晚上)以及周六日排课,每学期32 学时(计 2 个学分),并在一学期内完成。 三、课程修读规定 凡2016 年9 月以后入学的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原则上在前6 个学期内完成,在5 个核心课程模块中任选其中4 个课程模块,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