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道外史话(关于哈尔滨道外最详细的介绍)
(一)?名区名甸??????道外区是哈尔滨市一个著名的老城区。凡是知道哈尔滨的人,几乎就没有不知道道外区的。就象知道北京不知道天桥,知道天津不知道三条石一样,那是不可能的。其实,道外区的历史不过百年而已,为什么会如此知名?这固然是因为老道外商业发达人口稠密,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遍布全省和全国各地;也固然是因为老道外是中国东北近代崛起的国际商阜,曾经来这里做生意的国内外商人遍布海内外。笔者伪满时期出生在老道外,依我看,道外的闻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老道外有开放发达的民族工商业、反帝爱国的民主政治、中西合璧的民众文化。这样说难免有些抽象,我还是从构成老道外这个名区名甸的若干个具体的名街名巷、名港名站、名商名号、名摊名市、名银名报、名师名校、名医名药、名会名教、名餐名娱、名俗名宇、名行名畔、名史名典、名人名事、名英名烈等等,一个一个地说,说完了大家也就知道了老道外为什么闻名于世。????先说这名区名甸。早在十二世纪初,道外区的江北万宝镇后城村就是金代首都上京会宁府(今阿城)西北边缘屯粮聚草的军粮城。江南岸道外的城区,当时还是放牧的草场和扑鱼的滩头,人称“马草甸子”。清朝统一中国之初,东北地区作为满族的发源地不允许汉族人到这里居住。以后不久,为了戍边北疆,清政府逐步取消了“封禁政策”,山东、河北和山西的汉族人开始移民东北地区,最初在道外区落户的也就是这些人。????传说乾隆十一年(1746年),山西太原人傅振基在“马草甸子”落户开荒扑鱼,由于他是最早在此落户的,而且后来又开了个大车店,来往行人在此吃饭住店很有影响,所以人们就把傅家店做了这里的地名。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山东傅连山、傅海山兄弟二人1893年在现在的南十道街开店兼行医卖药颇有名气,人们就把这里称为“傅家店”。另一种是说山东省德平县人傅宝善1890年先到呼兰县后到道外南头道街落户开药铺,行医卖药,给牲口治病,接着其兄傅宝山也来此开客店,兼卖杂货,修车补套挂马掌,所以此地取名“傅家店”。在这三种说法当中,傅振基在此落户的时间,距离道外最早的街道延爽街和平原巷形成的年代比较久远(相差近150年),而且据史料记载傅家店到了同治年间(1793年始)早已倒闭,傅振基的傅家店其影响不大可能影响到100年以后。而傅连山兄弟的傅家店地址在南十道街,不在南头道街,与傅家店的诞生地不符。所以我认为最后一种说法可能性较大,因为傅家店的地理位置确实是在南头道街,道外最早形成的街道延爽街和平原巷也都在南头道街,而且傅宝善兄弟在此落户的时间与这两条街道形成的年代(1870年)也比较接近。????不管怎么说,傅家店就是道外区的前身,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傅家店产生之后,又有杨、韩、刘、辛四户在道外十四道街的位置落户,史称“四家子”。光绪末年1905年,清政府以傅家店为中心,合并四家子,正式组成道外区。所以说,道外区的前身不只是傅家店,她是由傅家店和四家子合并而成。1908年滨江厅江防同知何厚琦认为傅家店的“店”字义狭窄,而把“店”改为“甸”,从此傅家甸成为道外区最初的名称。????纵观傅家店和四家子的历史,截至1898年,其规模也不过是有几条土道、百十间草房而已,过的是十分封闭落后的封建田园生活。可是从1898年开始,仅仅3年的时间于1901年,铁路大桥在这里的松花江飞架而起,从桥上疾驶而过的隆隆的火车,打破了几千年的寂静;此后人们感觉几乎是“一夜间”这里就变成了繁华的近代城市。街道交通、楼房教堂、商店洋行、工厂作坊、银行钱庄、报馆报刊、电灯电话、邮政电报、车站码头、餐饮服务、医院学校、文化娱乐等等,在十分短暂的十几年间就魔幻般的出现在人们眼前。为什么道外区会发展的如此之快?为什么道外区在哈尔滨几大市区当中如此闻名?????此话必须从修筑中东铁路说起。早在19世纪80年代,沙俄向欧洲中亚扩张失利,便把侵略目标转向远东,企图占领中国东北,于是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帝国主义分子、俄国财政大臣维持向沙皇建议西伯利亚大铁路从中国东北穿过,既可缩短路程,又可密切中国同俄国的经济联系。此后的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赔款白银2亿两。于是,朝廷内外力主“联俄制日”。俄国利用这个机会,联合德法两国迫使日本放弃了辽东半岛。俄国借机向满清政府软硬兼施,说将来日本难保不再生事,俄国借地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实为一旦有事调兵迅速、出力援助。否则俄国不能再助中国矣,并拒绝与中国签订军事同盟。清廷为了与沙皇俄国签订军事同盟,达到以俄制日的目的,允许俄国横穿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并于1896年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密约规定俄国不得籍端侵占中国领土,中国以500万两库平银入股与俄合建中东铁路,中国政府不仅可于80年限后无偿收回中东铁路一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