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叶树病虫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叶树病虫防治

针叶树病虫害防治 ??发表日期:2006年12月18日?? ?? ????【编辑录入: xysf】 针叶树病虫害防治 松针褐斑病 分布及危害? 分布于河南省南部和西部山区,危害湿地松、火柜松、日本黑松、马尾松、黄山松等。 症状? 在感病针叶上,最初产生退色小斑点,多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后变为褐色,并稍扩大,直径1.5-2.5mm。2、3个病斑联接也可造成3-4 mm的褐色段斑,发病重时,在同一针叶上常有较多的病斑,就会形成绿、黄、褐色相间的斑纹。在发病盛期,病斑产生数日后,病斑中即产生黑色小疱状的病症——病菌的无性子实体,初埋生于针叶表皮下,成熟时黑色分生孢子堆破表皮外露,当针叶枯死后,无病斑的死组织上也能产生子实体。 当年生针叶感病,多于第2年5-6月枯死脱落,新生嫩叶感病,常不表现典型病斑,针叶端部迅速枯死,不久在枯死部产生黑色小点状的子实体,病害自树冠下部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重病松树常只有顶部2-3轮枝条梢头保持部分绿色,不久即行整株枯死。 马尾松和黄山松一般只有少数针叶感病,产生不如上述典型的褐色段斑,在林间较少产生子实体,但在人工保湿下较易产生。少数感病重的马尾松,发病针叶上病斑接近典型症状,也可使针叶端枯死。 病原? 子囊菌中松针座腔菌? Scirrhia acicola(Dearn) Siggers,但它的有性阶段在我国尚未发现。无性阶段为半知菌黑盘子孢目的松针座盘孢菌Lecanosticta acicola(Thiim) sydow。 分生孢子在12-32℃下均能萌发,但在20-28℃下萌发良好,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2-32℃,20-28℃下生长良好,菌落生长缓慢,在25℃时,单孢分离4天后出现白色菌落,直径0.7-0.9mm。5天后菌落底部变淡褐色,10天后菌落表面变淡墨色,同时形成黑色子座,11-12天后子座上长满漆黑色的分生孢子堆。18天后的菌落直径约7mm。 发病规律? 病菌的子实体可以在树上病叶或落叶上越冬,病组织中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分生孢子借雨水冲溅飘扬而传播,据测定日降雨量在1.7mm以下时,没有孢子释放。降雨量达6.7mm时,雨水中即含有大量孢子。 分生孢子在水中约束48小时后达最高萌发率,芽管自气孔侵入,潜育期在20天以上。林间发病率自3月下旬至11月上旬均有增长,但以4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展迅速,9-10月增长也较快。7月中旬至8月中旬因气温偏高,雨量少,湿度低,所以病发展缓慢。 防治措施? 1? 检疫。我省湿地松和火炬松造林面积逐年扩大,范围广,目前松针褐斑病发病尚不普遍,因此,防止病害进一步蔓延扩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检疫对象主要是苗木,最好进行产地检疫。种子园应防止接穗带病。感病松柴(枝)应就地处理,不能外运。 2? 营林措施? 营造混交林,小片隔离林分可以抑制病害蔓延,小片之间相距可在100m以上,营造国外松林时,应清除林地及其附近原有可能成为侵染的各种松树。对最初的发病中心,应及时清除病株(病叶)或同时进行修枝以清除和减少侵染来源。重病林分应选其他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 3? 化学防治? 据室内药效测定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退菌特和百菌清等对松针褐斑病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极好的抑制作用。前三种杀菌剂对菌落生长抑制作用也很强。用多菌灵作林间喷洒防治试验也有一定效果。但在应用于生产防治时还需作进一步试验。化学防治试验宜在苗圃和幼林中进行,于4-6月施药3-4次,9-10月施药1—2次。 4? 抗病优树选择? 在严重发病的湿地松林中,常发现有些植株感病极轻或不感病,选择抗病优树的枝条作接穗,通过嫁接建立抗病种子园是防治松针褐斑病很有前途的一种措施,应努力扩大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及早应用于生产上。 松针锈病 分布与危害? 松针锈病分布于河南省的信阳、驻马店、南阳、洛阳、三门峡市。危害树种有马尾松、赤松、华山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28种松树的松针,严重时可造成大量松针脱落,影响松树生长。 症状? 病害多发生在2-3年生马尾松针叶上,发病初期,在针叶感病处出现黄色段斑,其上生有初为黄色后呈褐色的小点性孢子器。3月底-4月初在病斑上长出橙黄色扁平舌状的锈孢子器,于针叶两面,散生或数个排列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锈孢子器从侧面或顶端开裂,散出黄色粉末状的锈孢子。锈孢子散尽残留白色包被。后期被害叶在病斑以上变黄枯死。 病原? 该病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鞘锈菌科的几种菌组成。因转主奇生的寄主不同,可分为:白头翁鞘锈菌 Coleosporium pulsatillae(Str)lev、沙参鞘锈菌C.ampanulas(pers)lev、紫苑鞘锈菌C.asterum (Diet)Syd、款冬鞘锈菌C.tussilaginis(Pers)lev、凤行菊鞘锈菌C.saussur

文档评论(0)

花开一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