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周教案: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NO. 2 授课题目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授课形式 讲议 授课时间 2012年2月27-3月1日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与 要 求 认知: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理解科学消费的原则。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运用:能识别商品,正确对待货币,能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基本内容 一、商品和货币;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三、消费和消费观。 重 点 难 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科学的消费观。 主要教学 媒 体 教材,教参,教案,教学板书 有关本内容 的新进展 关于电子货币 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参考 百度文库 教研室 审查意见 课后分析 通过讲授、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对商品的交换、价值规律以及消费等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对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培养效率意识、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NO. ”所填内容应与授课计划表(续页)中课次一致。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知识 三、导入新课 四、讲授内容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本单元讲述了商品交换和消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个人的收入和理财等经济现象。经济是政治、文化、社会的基础。掌握相关的经济常识为学生参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做好知识和能力的铺垫,故本单元是全书的基础。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数不尽的商品,神奇的货币,多变的价格,不同的消费选择,这些经济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奥秘呢?首先我们从商品讲起。 一、商品和货币 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P2的四组图片 课堂设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几组图片中有哪些商品呢?这些商品的买卖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生互动:理发服务、项链、蔬菜、服装、鞋子(正在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上述五样);这些商品展示的商品买卖方式,从支付方式来说有现金交易、刷卡交易、购买大件耐用品的贷款消费;从买卖的渠道来说有直接的钱货交易,网络购物、电视购物或邮购等。 1、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课堂设问:前面我们讲述了图中的商品及其买卖的方式,那么商品的含义是什么呢? 分析问题:首先,图中的商品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其次,这些劳动产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不通过交换就不是商品。 板书设计: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课堂设问:既然劳动产品要通过交换才能是商品,那么商品的交换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换句话说商品交换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分析问题:最初的商品时通过物物交换实现的,请同学们思考:是不是交换的双方生产出不同的劳动产品,且各方拥有其所有权? 结合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社会分工使不同的劳动者生产不同的商品,商品属于不同所有的所有者是商品的交换成为可能。 板书设计:商品的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基本属性 课堂设问:我们问什么要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 分析问题:粮食可以充饥、房屋可以居住、衣服可以御寒等,这些商品是不是可以满足我们的某种需要呢? 板书设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课堂设问:根据什上面的定义,凡是商品都是具有使用价值,那么有使用价值的的物品是不是商品呢? 分析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产品,如处于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河流等,它们都等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即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是商品;另一种是生产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如自种自吃的蔬菜、大米等,也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也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它们没有进行交换,因此不是商品。得出如下结论:凡是商品都是具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的物品未必都是商品。 课堂设问:既然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各不相同,那么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为什么能交换呢? 分析问题:我们就要寻找商品的共同点,即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要耗费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凝聚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就是商品的价值。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就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就有价值。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能表现凝聚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才具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产品就不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