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
2017年第2期(总第291期)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辽 宁 省 财 政 学 会 2017年2月15日
本期主题:三供一业改革
[按]“三供一业”的“三供”指大型国企自办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服务,“一业”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住房及相应的物业管理,在北方地区还包括国企自办的供暖设施以及为企业和家属宿舍提供的供暖服务。在计划经济年代,职工是企业人而非社会人,从出生到死亡,企业几乎提供了职工一生所需要的一切生活服务,“三供一业”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这种情况在一些地区还大量存在,许多是免费的或者象征性取费。在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今天,这些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遗留,一方面导致国企管理低效,精力分散,负担沉重,很难成为承担有限责任的独立法人,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这类隐性福利的大量存在,也形成了职工福利的“双轨制”,人为制造了不平等,困扰我国从“企业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既不符合国企改革的方向,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亟待在深化改革中改变。
三供一业体制现状
中国石化2000年左右在对下属企业所办社会职能进行统计后,曾得出结论:“一个人从生到死所涉及的社会职能,中国石化全有,从医院、幼儿园、学校、就业到火葬场。”职工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导致国企办社会的繁杂多样,内容包罗万象,企业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其庞大的机构、众多的人员与惊人的开支非一般人能想象得到。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公用事业及城镇居民住房逐步市场化、商品化,但国企的三供一业大多还沿袭计划经济模式,由国企自办。直到目前,仍然有很多大型国企职工家属区的供气、供电、供水、供暖、物业等支出还由单位负担,或者以补贴的形式发放,或者由单位直接缴纳。不仅如此,一些大型国企还在兴建并分配福利住房,或是以“经济适用房”、“危房改造”、“集资建房”等名义行福利房之实。这种情况不仅在大型国企存在,在许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甚至在一些政府机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具体表现形式是单位设有专门的后勤生活总务机构,挪用划拨的土地建设住房。有些大型国企还有发电厂、制气厂、自用供水系统、供暖站、锅炉房等辅助机构,仅在黑龙江省就有接近5万户职工家庭靠企业自行发电生活。企事业单位乃至一些机关也有家属区、家属大院或家属楼,在这些家属区中,煤气罐免费更换或象征性收几块钱,供电没有电表,供热不分户,物业费不用交或象征性交点卫生费,房屋维修由单位后勤房管部门负责,甚至还有一些家属区有免费游泳馆,内部商场,24小时提供热水、宽带“免费搭车”等普通商品房居民小区难以想象的各种福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年末,在中央国企层面以三供一业为主体的国企办社会机构共计有8000个左右,年度费用约800亿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地方国企,估计是1600亿元左右。如果再加上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乃至部分政府部门办社会机构,其数量和费用支出会更大。
众所周知,主要以三供一业为载体的隐形福利源于计划经济的体制遗留,但具体来看,还是有几个特征和几类不同情况需要加以区分,这也有助于对国企办社会的认识,有助于未来的国企“去社会化”改革有的放矢。
1.三个特征。一是国企自办三供一业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较东部地区比较多,2013年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全省国企办社会费用不到1亿元,但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约9.6亿元,而在东北地区,仅黑龙江龙煤集团一家就达3亿元。二是资源型企业较其他企业严重,如四川煤炭集团每年负担2.6亿元,占全部省属国企的近一半。三是大企业较中小企业严重,央企办社会负担约占全部国企的一半,地方又以省属企业为主。
2.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历史遗留类型,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历史时期长,规模大,遗留问题多,这类三供一业是改革的主要对象,也是改革的难点。二是利益冲动类型,大多存在于一些效益较好、甚至具有一定垄断影响的大型央企和知名高校、知名医院。在这类情况中,主要是因为制度内分配不够,便通过一些似是而非的隐形福利缓解利益冲动。对这类三供一业的改革主要是清理切割,依法规范。
三供一业的体制弊端与改革难点
现行三供一业体制遗留的弊端很多,其中的一些弊端又增加了改革的难度,可以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体制弊端
1.拖国企改革的后腿,严重影响市场化进程。作为国企乃至一些事业单位最难收拾的烂摊子,三供一业事务消耗了管理层的许多精力,吞噬了大量企业利润。仅在四川,7户承担三供一业的省属国企2013年现金负担达1.7亿元,几乎是这7户国企当年利润的70%!就全国范围看,央企三供一业年现金负担一度也曾达到当年央企利润的50%,现在虽略有降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