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 一、免疫学防治 1.人工自动免疫——注射疫苗 灭活疫苗:狂犬疫苗、流感疫苗、乙脑疫苗等 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脊灰疫苗、流腮疫苗等 其他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2.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血清 胎盘球蛋白 转移因子等 * 三、病毒的干扰现象 1.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当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成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2.病毒干扰现象的临床意义 (1)指导预防接种 (2)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也能使感染终止。 细菌与病毒生物学性状比较 细菌 病毒 核酸 DNA and RNA DNA or RNA 观察 光镜 电镜 繁殖方式 二分裂 复制 细菌滤器 不过 可过 抗生素 有效 无效 一、常见的病毒的变异类型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抗原性变异 温度敏感性变异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二、病毒的变异机制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一)病毒的分类方法 1、按生物学性状分 DNA病毒 RNA病毒 DNA与RNA反转录病毒 第四节 病毒的分类 2、临床分类法 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冠状病毒。 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与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 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 虫媒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 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皮肤粘膜感染病毒: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 肿瘤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EB病毒、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二)亚病毒 属于非典型病毒,如类病毒和朊粒。他们是比病毒更小、更简单的传染因子。 类病毒:仅有环状闭合RNA分子,对植物致病 朊粒:感染性蛋白质,分类学上地位不确定。对人致病。 第五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病毒感染: 病毒侵入机体并在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病毒感染的结果: 免疫保护 免疫病理损伤 一、病毒感染的方式与类型 (一)病毒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不同人群个体间的传播 通过黏膜表面: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 殖道 通过皮肤传播:昆虫叮咬、动物咬伤、注射或机械损伤 医源性传播:经输血、注射、拔牙、手术等 2、垂直传播:亲代直接传给子代 经胎盘传播: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HBV、HIV、疱疹病毒等 经产道传播 :HIV、疱疹病毒Ⅱ型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向外播散病毒 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慢性感染: 病程长,病毒可检出 ,如HBV 潜伏感染: 经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组织细胞中, 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 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 如单纯疱疹病毒 慢发感染(迟发感染): 潜伏期长, 发病后为亚急性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 持 续 性 感 染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1.杀细胞感染 抑制宿主细胞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细胞死亡 使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 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 2.稳定状态感染 细胞膜出现新抗原 细胞融合 3. 包涵体形成 胞浆或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嗜碱性的圆形或卵圆形的斑块状结构 狂犬病毒包涵体 4.整合感染(细胞转化) 病毒核酸整合到细胞核酸中,使细胞遗传特性改变而导致肿瘤发生。 5.细胞凋亡 启动凋亡基因,细胞出现空泡、核浓缩、染色体被降解等变化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 1.体液免疫损伤 通过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损伤 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 2.细胞免疫损伤 通过Tc细胞和Th1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同时造成组织细胞损伤 3.病毒直接损伤淋巴细胞或淋巴器官 HIV直接杀伤CD4+T细胞 三、机体的抗病毒免疫 1. 屏障作用 2. 巨噬细胞与NK细胞的作用 3. 干扰素——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 定 义: 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糖蛋白。 如:单核吞噬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种 类: IFN-? ——人白细胞产生 IFN-β——人成纤维细胞产生 IFN-? ——T细胞产生 抗病毒意义: 早期中断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扩散 干扰素产生机制 细胞 IFN诱生剂 IFN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讲义ppt(图文丰富)2.ppt VIP
- 台湾地区人民申请大陆地区配偶来台团聚资料表.doc VIP
- 国家铁路杂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表.pdf
- 浙江省农贸市场综合管理平台市场端操作手册.doc VIP
- 石家庄某酒店式公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docx VIP
- (新人教2024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Starter Unit 2 单元测试(学生版+解析版) .pdf VIP
- 高压清洗机安全操作规程培训.pptx
- 电影《好东西》营销策略的4P分析与实践探讨.docx VIP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pdf VIP
- 心理分析结合前世回溯解读一个梦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