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戏曲)-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语文 之 中国古代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 文学形式(亚里士多德《诗学》) 史诗: 完整情节与典型人物 抒情诗: 1、表现性(诗言志、诗缘情) 2、超验性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3、音乐性 戏剧: 化合叙事与抒情 (舞台性、动作性、冲突性) 艺术形式 造型艺术: 运用线条、色彩塑造艺术形象 表演艺术: 运用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塑造形象 语言艺术: 运用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 综合艺术: 综合运用造型、表演、语言艺术手段 ①文学。主要指剧本。②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③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 戏曲本质 亚里士多德: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印度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 1、戏剧就是模仿。2、语言和形体动作和内心的表演。 黑格尔: 戏剧的主要因素不是实际行动,而是人物内心情欲的展现 。 布莱希特: 戏剧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剧场乃是检验人类的特定情境下行为的实验室。 王国维: 或以歌舞为主, 而失其自由;或演一事, 而不能被以歌舞。其视南宋、金元之戏剧, 尚未可同日而语也。 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戏曲考原》中明确指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的功能 戏曲的功用: 教育功能 认识功能 审美功能 休闲娱乐功能 戏曲与政治 文化大革命 八大样板戏 三大戏剧文化: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 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代表作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代表作是《奥狄普斯王》;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是《美狄亚》。 喜剧产生于悲剧之后,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前385前),代表作是《阿卡奈人》。 印度梵剧 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于公元前后大盛,大戏剧家马鸣、跋裟,婆罗多《舞论》完整体系的经典著作。公元12世纪走向衰竭。 中国戏剧 中国古代戏曲 中国戏曲的起源 巫觋说(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优伶说(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优孟抵掌孙叔敖) 外来说(许地山《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的点点滴滴》:受印度梵剧影响,而梵剧又源出傀儡戏。) 傀儡戏说(孙楷节《傀儡戏考源》汉代) 角抵戏说(汉代《东海黄公》) 明·王骥德《曲律》认为古优有白而无歌舞,诸宫调只一人说唱,故真正戏剧应始于元代。 中国戏曲的民族性 从纯粹的文学观点上观察,中国的戏曲,包括一种诗的形式,其势力与美质远超于唐代的诗,著者深信,唐诗无论怎样可爱,吾们还得从戏曲与小调中寻找最伟大的诗。 戏剧除了普遍广布历史与音乐于民间,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功用,供给人们以一切分解善恶的道德意识,实际上一切标准的中国意识,忠臣孝子,义仆勇将,节妇烈女,活泼黠诡之婢女,幽静痴情之小姐,现均表演之于戏剧中。用故事的形式来扮演各个人物,人物成为戏剧的中心,孰为他们所憎,孰为他们所爱,他们深深地感受着道德意识的激动。曹操的奸诈,闵子骞的孝顺,卓文君的私奔,崔莺莺的多情,杨贵妃的骄奢,秦桧的卖国,严嵩的贪暴,诸葛亮的权谋,张飞的暴躁,以及目莲的宗教的圣洁——他们都于一般中国人很熟悉,以他们的伦理的传统意识,构成他们判别善恶行为的具体概念。(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文学生活 ·戏剧》) 1、再现的表现性: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 2、时空的灵活性: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3、曲辞的诗意性:令意宛转,音调铿锵 4、宾白的夸张性: 5、人物的脸谱化: 6、动作的程式化: 7、悲喜的多味化: 8、结尾的团圆化:始于离者,终于合 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 宋元南戏与元杂剧 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元末在南方盛行。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红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