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的地震活动地区——23条地震带 4.3.3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地震基本烈度:当以地震烈度为指标,按照某一原则,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并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时,区划图上标志的烈度便被称之为“地震基本烈度”。 第三代地震基本烈度定义:一个地区、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遭受超越概率10%的风险水准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 4.3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地震烈度区划图:是指在地图上按地震基本烈度的差异划分出不同区域的图。也就是说,在地震烈度区划图上,将表示出不同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值(1990年)。 4.3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我国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历史: 我国从1950年代开始至1990年代,相继编制了三次地震烈度区划图。通常被称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由于这三代区划图的编图原则不同,因此,各图的基本烈度的定义也不相同。 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的编制原则(1956)(李善邦先生编制):历史地震烈度的重复原则和相同发震构造发生相同地震烈度的类比原则。这一代的基本烈度被定义为:“未来(无时限)可能遭遇历史上曾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 4.3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我国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历史: 第二代地震烈度区划图中的基本烈度为(1977):未来一百年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第二代地震区划图的编制方法称为确定性方法,,被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正式引用。 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采用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方法,并直接考虑了一般建设工程应遵循的防震标准。基本烈度被定义为未来50年,一般场地条件下,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基本烈度也是一般建设工程(即建筑物抗震分类标准中的丙类建筑)的设防烈度,也可以叫做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4.3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我国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历史: 本世纪初以地震动参数为指标编制了地震峰值加速度图、反应谱特征周期图(比例尺为1:400万)。并以国家标准颁布施行。至此,在抗震设防中不再直接应用基本烈度一词。但抗震设计仍保留地震烈度的概念作为建筑物抗震措施的等级标准。 各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由《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 4.3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2015年5月15日发布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将替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次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是我国第五代地震动参数(烈度)区划图,相较于现行的第四代区划图有两大变化:一是取消了不设防地区;二是在附录中将地震动参数明确到乡镇。 4.3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4.4.1 地震灾害的特点 (1)具有突发性 地震预测、预报还在探索阶段,多数地震是在没有准确预报的情况下发生的,往往使人们猝不及防,具有明显的突发性。 (2)破坏面广、区域性强 地震可造成大面积房屋与工程设施破坏,并改变自然环境。一般说来,破坏程度随地震距的增大而减弱。 (3)具有连续性和多发性特点 地震破坏会诱发出一系列第二次灾害、第三次灾害....形成灾害链。 4.4 地震灾害—地震灾害的特点 (4)具有灾难性 近百年来全世界遭地震毁灭性破坏的城市有26座。大地震在几秒至几十秒内,使城市变成一片废墟,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5)具有社会性 地震对社会的破破坏效应是多方面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心理的多重影响,反映了地震灾害的社会性特征。 (6)地震救灾的艰巨性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以极震区为中心的区域,一切经济活动中断,社会功能丧失,社会生活陷入瘫痪,抢险救灾主要靠外部支援,需要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紧急救援。 4.4 地震灾害—地震灾害的特点 4.4.2 地震的直接灾害 指强震发生后,地面受地震波的冲击产生强烈运动、断层及地壳变形等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 4.4 地震灾害—地震的直接灾害 1.地表破坏 1)地面的断裂错动和地裂缝 地震后被震弯的铁路 地震后地表裂缝 4.4 地震灾害—地震的直接灾害 2)喷砂、冒水 砂和水从地震裂缝或空隙中喷出来,主要出现在平原地区,特别河流两岸的低洼处。 喷砂现象 土壤液化 4.4 地震灾害—地震的直接灾害 3)局部土地坍塌 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发育成熟,在矿区存在空洞,大地震时可能被震塌,造成地面陷落。 4.4 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群文阅读教案《爱》.doc
- 热缩套管加工工艺.doc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找春天.ppt
- 人教版高二英语选修7第二单元语法课件.ppt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ppt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课件.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课件(共30张).ppt
- 人教版生物中考会考总复习提纲经典中的经典.doc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doc
-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6 i am watching tv section a课件.ppt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用户增长与留存策略在线教育市场前景报告.docx
- 2025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管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报告.docx
- 2025年文化旅游演艺项目观众满意度调查与分析报告.docx
- 社交媒体平台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的社交媒体营销风险预警机制.docx
-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系统2025年智能运维与应急响应能力提升研究报告.docx
- 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技术2025年深海地质勘探技术产业创新引领报告.docx
- 电工岗位模拟题+参考答案.docx
- 11.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案)-【高效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同步备课精讲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政策导向与锂矿资源战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BIM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优化中的应用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中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初中化学必备选择题100题汇总及答案解析(最全).doc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农业新质生产力 — 以太仓东林村为例.pptx
- SP6660_V13926596180可做12V4A开关电源控制芯片.pdf VIP
- 定向钻穿越环氧玻璃钢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5年浙江杭州钱塘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热点话题AI“复活”历史名人+AI技术的伦理与社会影响(主题预测+素材+模拟范文).docx
- 【江西煌上煌财务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实例2800字】.docx VIP
- 会计师事务所保密制度.docx
- 2022年第二期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题目—认证通用基础含解析.doc
- “诚信月”知识问答试题附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