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精要.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 言 道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道家是指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哲 学思想派别,广义的道家主要是指以道教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派 别。因此,道家养生主要是指道教养生。 道家养生是道教徒在实现以道为最高信仰、以成仙为最终目标的 过程中,充分吸收传统医学的知识,并结合道教的炼养法术,而形成 的独具特色的宗教医药养生知识体系。 道家养生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一 个显著的文化特征,而且是道教对古代生命科学最具积极意义的探索 成果。道教徒侣在实现他们的宗教情怀和信仰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 把医学作为度人济世的工具,学习掌握传统中医学的知识,并在实践 中不断充实完善;一方面把修身养性作为炼己成仙的技术,坚持以个 体生命为实验对象,希望通过行气、导引、服食及坐忘、存思、内丹 等炼养手段达到形体和精神的永恒,并由此探索、总结出一套成仙的 方法和理论。 道家养生有其独特的生命观、清晰的逻辑发展主线和明确的思想 原则,炼养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均非常突出,值得深 入发掘整理。 一、道教生命观 1. 生道合一 “人来源于道”,这是道教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宗教的一个重要命 题。《老子·四十二章》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 《老子河上公章句》说“万物皆得道精气而生”。《太平经》称“元 气作道,以生万物”,并阐释说:“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 天也;分而生阴而成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 人,名为三也。”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也提出“道自虚无生一 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总之, 道教认为人是万物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道所化生。 人源于道。道又是什么呢?《太平经》说:“夫道者,乃大化之 根,大化之师长也”,“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 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者也”。由此看 来,道就是宇宙的初始状态,即世界的本体。同时,道也是事物发展 的规律,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顺序就是其规律性的表现。 道教认为,人不仅来源于道,而且人身中即有道。《庄子》认为 人在坐忘的状态下,就可以体悟到道的存在。《老子河上公章句》 说:“善行道者,求之于身。”提醒人们要“保身中之道”。《太平经》 说:“夫天将生人,悉以真道付之物具。故在师开之道之学之,则可 使无不知也。不开其门户,虽受天真道,无一知也”,“夫道若风, 默居其旁,用之则有,不用则亡”。这就是说,虽然人身中有潜在的 道,但若不知修炼,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 唐代《太上老君内观经》明确提出“生道合一”的命题,认为 “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 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在这里,人的生命与道是一 个相即不离的统一体。也正因为人身中有道,所以人可以通过人体内 部的特殊修炼达到对道的体认和把握,最终实现成仙不死的目标。道 教认为,从虚无大道中产生了人的生命。人在始生之时,神源清静, 湛然无染,受形之后,污染六情而失道离真,最后就会体灭身亡。因 此,“守道全生,为善保真”,遵循道的法则,自然无为,就能达到 生道合一,长生不死。道教把对人身之道的寻求与体认,当作人生的 最大目标。 对道的最高信仰和对成仙的目标追求,始终是道教养生永不枯竭 的精神源泉。道教一方面认为,道既是宇宙的本原和主宰者,又是自 2 然、社会的最高法则,“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人们只要了 解自然之道理,就能把握自然之情事。另一方面,道教还认为道广大 无边,亘古永存,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弥漫宇宙,超 越时空,而又与时空并存,即不仅存在于自然、社会之中,也存在于 人体之中。正因为人体是载道之躯,生命与道长存,所以人生既是道 的体现,也是道的归宿。因此,信道之人既可以从宇宙、自然等大的 方面体悟把握道的真谛,也可从社会人事甚至个体生命中去把握道的 玄机,整个人生就是一个悟道体道进而履道的过程。正是在这种宗教 情怀的影响下,道教中人发挥《老子》“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 于德,失者同于失”的意旨,认定只要认识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和本性 而不违背它,就可以达到与天地合其德的境界,进而实现生命与道的 合一。后来道教发展了这种思想,《混元妙真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