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复习资料完整.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0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资料(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一)早期儒学 1.孔子(春秋) (1)政治思想:提出“仁”(含有民本思想,但有等级差别)与“礼”的学说,;主张推行“德治”;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主张“性相近”; (4)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5)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2)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3.荀子(战国)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主张“性本恶”。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派 代表 主要内容 影响 老庄 之学 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生活态度悲观,主张“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 以“道”为最高原则,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提出“齐物”思想 法家 思想 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术”、“势”结合;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以“自相矛盾”来反对“无用之辩”,主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墨家的主张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2)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 (3)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4)思想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 (5)阶级:“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 意义: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①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儒学的兴起 一、背景: 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1、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对“罢黜百家”的客观评价: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