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通讯联系人:;聂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含氟有机功能材料. E-mail: niejin@mail.hust.edu.cn;
周志彬,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非水电解质材料. E-mail: zb-zhou@mail.hust.edu.cn.
基于含氟磺酰亚胺阴离子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fluorinated sulfonylimide anions
张恒,徐飞,冯文芳,聂进*,周志彬*
(大型电池关键材料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武汉,430074)
【引言】最近,随着基于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 (LiTFSI)/聚氧乙烯 (PEO) 组成的高分子固态电解质的Li/LiFePO4锂电池,作为电源在Autolib电动汽车上实现示范运行,再次激发了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对开发全固态锂电池的兴趣。与此同时,锂单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在这一大背景下,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报道了两类新型聚合物电解质:1)双(氟磺酰)亚胺锂 (LiFSI)与聚氧乙烯(PEO)组成的双离子导电型电解质LiFSI/PEO (氧乙烯单元 (EO) 与Li+的摩尔比为20);2)具有锂单离子导电性能的 (对乙烯苯磺酰基)(三氟甲基磺酰) 亚胺锂 (LiSTFSI) 与甲氧基聚乙二醇 (400) 丙烯酸酯 (MPEGA)共聚电解质 Li[PSTFSI-co-MPEGA] (Fig. 1)[1]。对这两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能与电解质的组成和分子结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Fig. 1 Structure of lithium poly[(4-styrenesulfon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co-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 acrylate] Li[PSTFSI-co-MPEGA] copolymers.
【实验方法】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交流阻抗法和交流阻抗-直流极化联用法等表征手段分别测定电解质的Tg、电导率和tLi+。将聚合物电解质组装成对称模型电池Li | SPEs | Li,测试不同时间的交流阻抗,得到交流阻抗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结果与讨论】 1) 与传统SPEs电解质LiTFSI/PEO相比,LiFSI/PEO电解质显示出更低的Tg和更高的电导率。这主要是由于FSI?比TFSI?具有更好的增塑效应[2]。Fig. 2是LiFSI/PEO和LiTFSI/PEO (EO/Li+ = 20) 电解质与金属锂的界面阻抗随存储时间的变化关系。80 oC存储,LiFSI/PEO比LiTFSI/PEO具有更低和更稳定的阻抗。
Fig. 1 Time evolution of the interfacial resistance (Ri) of Li/SPEs/Li cell after various storage time at 80 oC.
共聚物 Li[PSTFSI-co-MPEGA] (Fig. 1)的锂离子迁移数大于0.9,显示出良好的锂单离子导电性能;其电导率在25 oC 时达到 7.6 × 10?6 S cm?1,60 oC 时高达10?5 S cm?1。这主要是由于阴离子电荷高度离域化,提高锂离子的解离度,同时共聚有效降低了聚合物的结晶度,从而有效提高了电导率。
【结论】 1) 与LiTFSI/PEO电解质相比,LiFSI/PEO电解质显示出较高的电导率,以及更为优异的Li/SPEs界面稳定性。2) 通过阴离子电荷离域化以及共聚降低结晶度,能有效提高锂单离子导电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
参考文献:
[1] S. Feng, D. Shi, F. Liu , et al. Electrochimica Acta, 2013, 93, 254– 263.
[2] Zhang H, Feng W F, Zhou Z B, Nie J. Solid State Ionics, 2014, 256, 61?6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