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介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汽大众简介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等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一汽大众在吉林长春、四川成都和广东佛山建有三大基地,拥有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轿车四厂、发动机传动器厂、成都发动机厂以及冲压中心等七大专业汽车及部件生产厂。 上汽大众三十年历史详解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一个企业不得不提,那就是已成立30周年的上海大众。作为国内很早一批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纪元,轿车合资企业随后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如今的上海大众已到了而立之年,从项目难产到摸着石头过河般的成长,再到2013年实现产量1000万辆的瞩目成就,其背后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一直被老一代汽车人津津乐道,那么在上海安亭这座面积不到90平方公里的小城镇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述的。 ● 上海大众成立背景:邓小平亲自拍板批示 上海大众故事的开端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欧美、日本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甚至接近饱和阶段,而国内的轿车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却仍然遥不可及。在那个年代,人们看到路边停着的轿车,总就会忍不住凑上去打量一番,有的还会像逮着明星般,和轿车来张合影。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同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同意以中外合资企业的形式,在上海实施汽车项目。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决策推动背后却显示了老一代汽车人的战略和眼光,毕竟在旧时代,除了自身技术水平落后外,人们固步自封的观念也是抑制中国轿车发展的另一大因素,轿车被认为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上海方面实施这个汽车的项目并不是纯粹地为了发展我国的轿车产业,最主要的初衷是希望引进轿车装配线,然后出口生产的轿车,赚取外汇恢复经济。 说到与大众的结缘,事实上有点偶然。1978年,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健前往德国并非直奔大众公司,而是拜访当时他们为数不多所知道的德国车企奔驰。当周子健到达德国后,他发现大街上的奔驰车型并不多,而是满眼的甲壳虫或者高尔夫。周子健于是向人打听这家公司,随即立刻率领团队前往狼堡。 在合作初步达成共识后,双方的合作和谈判可谓一波三折。1980年,大众以财务状况不景气为由(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要求退出项目,并且中止谈判。可当时无论是中央还是上海方面的政府领导都明确表示项目不能放,于是上海方面向大众建议把双方的项目规模缩小,产量从15万辆减少至2万辆,这样投资金额少了,风险也小,最终大众同意回到谈判桌上。   双方接下来的谈判过程仍然充满荆棘。为了试探上海方面的诚意,大众突然提出先在中国组装一批CKD轿车。所谓的CKD轿车,即Completely Knock Down,意为汽车以完全拆散的状态进入,之后再把汽车的全部零、部件组装成整车。当时在前方谈判的负责人仇克只好连夜向后方领导请示。为了彰显中方的诚意和决心,上海市领导同意了大众的提议,这也为双方的谈判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   这里需要重点提一个起到关键性的人物,他就是1982年上任的大众公司董事长卡尔·H·哈恩。哈恩被称为闯入中国的战略家,其前瞻的眼光为项目的促成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当时大众内部并不看好上海项目,但哈恩认为中国已经从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中走出来,各方面的发展将不可阻挡,最终他力排众议,决定亲自负责项目的谈判。显然,他很明白即使大众不选择合作,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也可能只是慢一些,但终究会发展起来。   1984年10月10日,由中德双方各出资50%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最初的期限定为25年,合同包括有关生产项目和至90年代初期合作第一步生产能力的具体约定。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据被誉为桑塔纳之父的蒋涛回忆,在6年过程中,光谈判就进行了60多次,其中和大众汽车就谈了29次。 2 合作初期过程中的若干故事 ● 背后的故事之德国人的上海安亭初印象   大众希望通过在上海建立一个生产据点,押宝中国市场的未来,以此对抗美国和日本的车企。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那么骨感,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之差让他们始料未及。   对马丁·波斯特来说,刚年满40岁的他拥有着美满的婚姻,同时有两个可爱的女儿。总而言之,他有着一个男人想拥有的一切,可现在的他不得不背井离乡。事实上,这不仅是马丁·波斯特一个人所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即将来到这片土地的德国技术工程师的共同问题。他们也知道一无所有的安亭,饱含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背后的故事之博弈中产生的《合资法》   在确定正式合作意向之后,双方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那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