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比初中语文试题.docVIP

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比初中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选专业测试试卷 初中语文 一、课程标准:10% (一)填空题(5分)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 , , 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2、7—9年级阶段目标从“ ”、“阅读”、“写作”和“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二)简答题(5分)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你认为我们可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实践? 答: 二、专业基础:90% (一)根据提示填写诗句(8分) 李白在《行路难(其一)》的结尾,再次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 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 。 2、杜牧在《江南春》中抒发兴亡之感、寄寓讽喻之情的句子是: , 。 3、在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来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 。 4、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有许许多多殚精竭虑、献身事业的人,这可引用李商隐的诗句来赞美: , 。 (二)诗词鉴赏(6分) 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三)请根据外国名著的有关内容,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2分) 上联:博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 (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 (四)文学常识(4分) 1、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许多作品都赞美了自然之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下列作品中没有体现上述主题的作品是( ) A、《繁星·春水》 B、《昆虫记》 C、《童年》 D、《海底两万里》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其作者为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春秋到晋朝共1362年间的史事。 C、《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作者沈复以朴实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清代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 D、《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我的语文老师 ???????????????? 敬一丹(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一个人在不幸的年代遇到一位好的语文老师,算是幸事。 我就遇到了。 那是我在哈尔滨四十四中学读书的时候。红卫兵最轰轰烈烈的时代过去了,开始“复课闹革命”。虽说是复课了,学生回到了教室,心还没有收回来。教室里窗中墙壁桌椅都留下了打砸过的痕迹。最荒唐的是没有教科书,那时没有数理化,学的课程叫:工业基础知识;俄语学的是“保卫珍宝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语文也没有书,就用报纸上的社论,通讯当课文。老师们也总是换,象当时的形势一样不稳。 有一天,铃响了,教室里走进一位男老师,他高高的个儿,衣服很整洁,眼睛里有一种我们说不出的内容。他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刘惠深”就算是自我介绍了。那时,同学们没有多少心思上课,老师也没了师道尊严,教室里一片唧唧喳喳。刘老师转向黑板,在黑板上写着。渐渐地,教室里安静下来了,大家的眼睛直直地盯着黑板——好漂亮的字,那年头,大字报上的字,大标语上的字把人们的眼睛都上了,黑板上的字让人生疏了。刘老师的字那么从容那么尊贵地写在半旧的黑板上,那乱七八糟的教室,还有蒙昧中的我们,似乎都被照亮了。刘老师的板书有一种震慑力量 ,连最能闹的男生都静了下来,只听见粉笔在黑板上发出的嚓嚓声。 刘老师就这样赢得了我们。当然,不仅仅靠那一手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