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2
第二冊 第十二課 近體詩選(一)
TOC \h \z \t 電講標題一,1,電講標題二,2 國學常識 2
一、古體詩與近體詩的比較 2
二、現代詩與古典詩的比較 2
三、律詩的格律 2
四、唐詩分期與派別 3
五、後世評議賈誼的詩文 3
六、黃鶴樓相關詩句 4
作者面面觀 5
一、李商隱詩文特色 5
二、李商隱軼聞掇拾 5
三、杜甫作品內容 6
四、杜甫名稱 7
五、杜甫軼聞掇拾 8
六、崔顥詩作分類 9
七、崔顥軼聞掇拾 9
段落大意 10
注釋補充資料 10
形音義彙整 11
一、義近詞語 11
二、一字多義 12
三、形似字比較 13
修辭纂要 14
一、設問 14
二、對偶 15
延伸閱讀 15
一、無題 李商隱 15
二、錦瑟 李商隱 15
三、石壕吏 杜甫 15
四、登高 杜甫 16
五、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16
六、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17
考題觀摩 17
國學常識
一、古體詩與近體詩的比較
古體詩(古詩)
近體詩(今體詩)
絕句
律詩
句數
不定
四句
八句
字數
不定
二十字
二十八字
四十字
五十六字
對偶
不限
不限
三四句須對偶
五六句須對偶
平仄
不限
每句平仄有規定
押韻
可換韻,可不換韻
一韻到底,不換韻
興起時代
漢代
唐代
二、現代詩與古典詩的比較
種類
現代詩
古典詩
別稱
新詩、白話詩
舊詩(古體詩、近體詩)
年代
民國以後
清代以前
語言
白話語法
文言語法
韻腳
不一定押韻
押韻,古體詩可換韻
句型
長短句
除樂府詩外,均限定字數
句數
不限
近體詩分律詩(八句)、
絕句(四句),餘不限
對仗
不必
近體詩有規定對仗
平仄
不限平仄
近體詩有平仄限制
三、律詩的格律
五言
七言
平仄
盡量使句中的平仄相間,並使上句的平仄和下句的平仄相對(即相反)。
對仗
除首兩句和末兩句外,總以對仗為原則。
字數
每句五個字,每首八句,全首共四十個字。
每句七個字,每首八句,全首共五十六個字。
入韻
第一三五七句不入韻,第二四六八句入韻,這是正例;但首句亦有入韻者,這是變例。
第一二四六八句入韻,第三五七句不入韻,這是正例;但首句亦有不用韻者,這是變例。
四、唐詩分期與派別
分期
發展特色
派別
初唐
唐詩的形成時期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沈 宋(沈佺期、宋之問):完成五言律詩的格律。
杜審言:完成七言律詩的格律。
陳子昂、張九齡:開啟盛唐詩風。
盛唐
唐詩的繁榮時期
自然派:王維、孟浩然。
浪漫派:李白、賀知章。
社會派:杜甫。
邊塞派:岑參、高適、王之渙、王昌齡。
中唐
延續盛唐的局面
社會派:白居易、元稹、劉禹錫、張籍。
怪誕派:韓愈、孟郊、賈島。
自然派:韋應物、柳宗元。
晚唐
由盛轉衰的時期
唯美浪漫:杜牧、李商隱、李賀。
五、後世評議賈誼的詩文
論點
詩文
同情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弔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唐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扶持一疏滿遺編,漢陛前頭正少年。誰道恃才輕絳 灌,卻將惆悵弔湘川。(唐 吳仁璧賈誼)
卑溼長沙地,空拋出世才。已齊生死理,服鳥莫為災。(唐 李群玉讀賈誼傳)
賈生廢宅草芊芊,路出長沙一悵然。今日洛陽歸不得,招魂合在楚江邊。(宋 劉克莊湘南江西道中十首之二)
批駁
漢得孤秦萬弊時,當年丞相要無為。洛陽少年空流涕,誰謂書生果有知?(宋 王令讀西漢)
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宋 王安石賈生)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堯 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聖人,歷試於天下;苟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齊,三宿而後出晝。猶曰:「王其庶幾召我。」君子之不忍棄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孫丑問曰:「夫子何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後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十萬,以決劉 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