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表现.pdf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组慢性进行性脊髓、马尾及脊神经疾病。是由椎管发生的骨性和(或) 纤维性狭窄引起的脊髓、马尾及脊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文本由济南军区总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黄伟敏为大家讲解腰椎管狭窄症的基础和相 关临床知识,主要从历史与解剖、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三个方面讲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 症。 一 概念 腰椎管狭窄症(1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骨与软组织(关节突 关节、椎板、黄韧带、椎间盘等)发生形态与组织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央椎管、神经根 管、椎间孔处狭窄,使神经根和或马尾神经受到压迫,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常 见的病因包括退变性、先天性、峡部裂滑脱、外伤性、医源性、代谢及内分泌疾病等。 临床上以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为主,多见于老年人。退变多始于椎间盘,椎间盘退变、突 出,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塌陷,使侧隐窝、椎间孔狭窄,椎间高度下降导致椎间不稳、 小关节负荷增大,使小关节增生肥大,同时黄韧带可有褶皱、肥厚,这些因素导致中央 椎管和侧隐窝狭窄,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 历史 Wiltse 报道,首例椎板减压术是在1893 年,由Lane 医生主刀治疗一位马尾神经综合征 的病人。1900 年Sachs 和Frankel 描述了增厚的椎板、增生的小关节和肥厚的黄韧带对 神经根的压迫而造成的椎管狭窄。1910 年Sumito 报道软骨发育不全发生椎管狭窄。 Bailey 等于1911 年报道退行性变增生所产生椎管狭窄。Parker 等于1937 年报道黄韧带 肥厚产生的椎管狭窄。Schlesinger 和Taveras 描述了由于椎间盘突出同时有多节段神经 根受压造成的腰椎管狭窄,他们第一次提出在分析病人的症状时椎板的厚度比突出椎间 盘的大小更为重要。真正阐述腰椎管狭窄症为独立疾病的是Verbiest。他在1949 年报 告了7 例不合并其它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并提出除了发育性因素外,其他因素 也可以造成椎管狭窄,并首先对椎管狭窄引起的双下肢神经性疼痛、小腿感觉障碍与肌 力减退、神经性间歇性跛行进行了描述。使人们对腰椎管狭窄症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认识。 1954 年Verbiest 对椎管狭窄症作了比较系统介绍。1972 年,Epstein[1]把腰椎管狭窄症 划分为发育性和退变性,而退变性在临床常见,详细报道了关节突对神经根的卡压,并 对侧隐窝的定义、解剖结构、发病机制作了介绍。至此,腰椎管狭窄症(包括神经根管 或侧隐窝狭窄症)从腰椎疾病中分离出来,列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三 解剖 一)腰椎管发育 出生时腰椎管在矢状面上呈卵圆形,但随着人体的成长发育、脊柱逐渐负重,且人体的 运动使腰部负荷增加,促使腰椎椎管朝着增加力学负荷强度的方向发展,至成年时腰椎 管大多呈三角形和三叶草型,以L5/S1 层面最为明显。 二)腰椎管解剖 腰椎管是脊髓神经容纳和行走的通道。腰椎管前壁由椎体后壁、椎间盘后缘及后纵韧带 构成,侧壁由两侧椎弓根内侧壁、椎间孔构成,后壁由椎板、关节突关节和黄韧带构成。 椎管内有硬膜囊、硬膜外脂肪组织、血管及神经根走形,脊髓圆锥一般终止于L1 椎体 下缘,L1 椎体下缘以下为马尾神经。 侧隐窝是椎管向侧方延伸的狭窄间隙,主要存在于三叶形椎管,即存在于下位两个腰椎 处。侧隐窝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骨关节部,下部为骨性部。侧隐窝上部为骨关节部 (盘-黄间隙),其前为椎间盘纤维环、椎体上后缘。 后为上关节突冠状部、关节囊、黄 韧带及下关节突前缘外为椎间孔狭窄部。内向硬脊膜囊开放。侧隐窝下部为骨性部,其 前为椎体后面,后为椎板峡部,内侧为硬膜囊,外侧为椎弓根,外下延续椎间孔内口, 呈一扁三角形间隙。侧隐窝内含有离开硬膜囊后穿出椎间孔前的一段神经。 引起椎管狭窄的病理改变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肥厚、骨化, 椎间盘后突,也可以是关节突肥大增生,从后方造成侧隐窝狭窄,压迫神经根,也可以 是黄韧带增厚,从侧方、侧后方及后方造成椎管狭窄。 A.正常椎管、硬膜囊与神经根 B.椎板及后方黄韧带增厚引起的椎骨狭窄 C.关节突肥大增生性椎管狭窄 D.椎体后缘增生性椎管狭窄 E.下关节突增生引起的侧隐窝狭窄 F.椎体后缘增生引起的侧隐窝狭窄 四 症状 1.间歇性跛

文档评论(0)

yycx7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