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酯和油脂.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酯类结构特征 (R-COOR’)(R和R’可相同可不同) b.通式 CnH2nO2 c.酯的同分异构体: 酯类和饱和一元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d、酯类的命名:某酸某(醇)酯(醇字省略)  CH3CH2COOCH3 丙酸甲酯 四、酯的水解反应 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CH3COOC2H5+H2O CH3COOH+C2H5OH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CH3COOC2H5+NaOH CH3COONa+C2H5OH 五、酯化反应和酯水解反应的比较 油脂 2.硬化油的特性: (1)油脂氢化得到的硬化油,就是人造脂肪,也叫硬化油; (2)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为什么?); (3)硬化油便于运输; (4)用于制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3.油脂的水解 油脂水解的价值:  1.工业上用油脂水解来制造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2.油脂在人体中(在酶作用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被肠壁吸收,作为人体的营养;  3.用于制作肥皂。 七、肥皂 1.肥皂的制取原理 2.肥皂制取的过程: (1)把动物脂肪或植物油与NaOH溶液按一定比例放在皂化锅内,加热、搅拌使之发生皂化反应; (2)往锅内加入食盐,使生成物高级脂肪酸钠从甘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析出(盐析); (3)集取浮在液面的高级脂肪酸钠,加入填充剂,进行压滤、干燥、成型,就制成成品肥皂; (4)下层液体经分离提纯后,便得到甘油。  3.肥皂的去污原理 (1)亲水基--肥皂结构中 -COONa或-COO-是极性基团, 极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 (2)憎水基--肥皂结构中的烃基 -R,不溶于,但极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亲油性质; (3)肥皂的去污过程(见书示意图) 油脂的氢化 (6)在下列一系列变化中,分子中的碳链结构不变化:醇→醛→羧酸→酯,所以酯中酯键两侧的碳架仍保持着醇的碳架和酸的碳架。醇与它自身氧化成的酸酯化生成的酯,酯键两侧碳原子数相同,碳骨架也相同. 4.酯的性质 (1)水解反应: (2)氧化反应: 2.(2003年上海高考综合试题)油脂是油与脂肪的总称。它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脂。油脂既是重要食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油脂的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不饱和双键(C=C)有关的是 ( ) A.适量摄入油脂,有助于人体吸收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 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C.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制造植物奶油(人造奶油) 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解析】 C C项为双键的加成反应。 【例1】(全国高考题) A、B、C、D都是含碳、氢、氧的单官能团化合物,A水解得B和C,B氧化可以得到C或D,D氧化也得到C。若M(X)表示X的摩尔质量,则下式中正确的是 ( ) A.M(A)=M(B)+M(C) B.2M(D)=M(B)+M(C) C.M(B)<M(D)<M(C) D.M(D)<M(B)<M(C) D 【解析】本题考查醇、醛、酸、酯的相互转化关系等知识,培养学生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计算和推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由于A、B、C、D都是含C、H、O的单官能团化合物,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A+H2O→B+C B氧化为C或D,D氧化为C。由此可见A为酯、B为醇、D为醛、C为羧酸,且B、C、D均含相同个数的碳原子。所以有M(C)>M(B)>M(D)。 【解题回顾】掌握醇、醛、酸的相互转化中价键的变化:RCH2OH→RCHO→RCOOH,可清楚看出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关系为:酸>醇>醛。 【例2】 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的二醋酸酯.下面是有关的8步反应(其中所有无机产物都已略去): 其中有3步属于取代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①、 和 属于取代反应.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B 、C . 反应④所用试剂和条件是 . 注意的几个问题 (1)醇与酸的反应,不一定是酯化反应 (2)生成酯的反应,不一定是酯化反应: (3)酯化反应,不一定是酸脱—OH醇去H (4)酯不一定呈中性 (5)从量的变化看: (1)酯化反应时,每有1 mol酯键 —COO—生成,必生成1 mol H2O。 据微粒守恒有:反应物中各种元素原子数=生成物中各种元素原子数。 据质量守恒有:m(酸)+m(醇)=m(酯)+m(H2O) (2)乙酸与醇反应生成乙酸酯,设若产物为(CH3COO)nR,变式为(CH2CO)n·R(OH)n,从式子可看出生成的酯比相应的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