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山东省单县五中 高一历史组 课程标准 一.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㈠ 发展历程 时间:中华民国指从 ▁▁▁年到▁▁▁年。 阶段特征: 1912 1949 时段 特征 民国前期(1912-1937) 抗战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1946-1949) “黄金时期” 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 (二)基本特征 情境材料: 【材料一】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播……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等)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材料二】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份比例如下: 【材料三】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氏兄弟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0% 19.8%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中国近代经济研究》 ------《历史教学》 问题探究: 结合上述材料,概述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2.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3.内外关系:依赖性。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 二、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促进因素 二.阻碍因素 情景材料: 荣氏企业发展简史 1900年10月,荣氏兄弟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着实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瑕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中国市场进口面纱锐减。 荣氏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强化企业管理,不遗余力。他们还别出心裁使用促销手段,在部分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一袋面粉没吃完,顾客突然发现一个光灿灿的铜元!真是一个好彩头,让迷信的人喜出望外。 1915年,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后,国内掀起“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运动,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荣氏企业已稳操“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桂冠。 1922年,西方列强在医治好战争创伤后,卷土重来。荣氏企业产销下降,从盈余转为亏损。 1927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荣氏面粉和纺织再次大放异彩。“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桂冠,重新落在兄弟俩头上。 ------《历史教学设计》 问题探究 结合荣氏获得“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桂冠的史实,总结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政治因素:①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创办实业的热情。 ②群众性反帝反爱国斗争,有力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2.政策因素:国民政府提倡使用国货,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3.外部因素: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4.自身因素:民族资产阶级爱国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独特的经营策略 情景材料: 【材料一】教材“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一目. 【材料二】“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以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问题探究: 1.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对民族工业有何影响? 2.刘鸿生在重庆的“大老板”是指谁?他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说明了什么? 3.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材料,你认为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问题探究 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对民族工业有何影响? 手段: 1.霸占沦陷区的工厂、矿山和民族企业。 2.对沦陷区的工矿业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加以掠夺与控制。 3.控制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严格管制。 4.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 影响:极大限制了中国民族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