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规范培训的讲义全.ppt

  1. 1、本文档共2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11过渡配合准则 16.12避免双重配合准则 不要让一个零件的加工精度在几个面上都很高,或者配合精度要求很高。加工难于实现。 17.1最小壁厚准则 17.2筋长方向柔性准则 17.3避免局部材料堆积准则 17.4良好的受力状态准则 17.5便利模具制作准则 17.6脱模方便准则 17.7流动畅通准则 17.8便于排气准则 17.9清除表皮方便准则 17.10便于切削加工准则 第十七章:铸件设计准则 17.1最小壁厚准则 壁厚尽可能小 大的实体结构尽量用空腔结构代换,省材料,壁厚处易积累气泡导致构件质量缺陷, 大平面构件需要加强刚度可采取加筋、设凹槽、平面设计成拱形等途径,而不是加大壁厚 铸件壁厚不能小于其极小值,参见“流动畅通法则” 17.2筋长方向柔性准则 为避免冷却过程中因收缩不一致产生内应力和裂纹,宜提高筋在其长度方向的柔性; 避免直长筋,直长筋在长度方向刚度大,不利于自由变形,易引起内应力和变形 具体措施: 蜂窝状加强筋; 斜弯加强筋; 加强筋错位; 加强筋切断。 17.3避免局部材料堆积准则 铸件忌材料堆积,尤其是厚度不同界面接缝处。构件壁厚不同,冷却速率不同,易产生铸造应力、变形、空洞和裂纹。 17.4良好的受力状态准则 减低应力和变形量,力流路径最短, 铸件优先受压避免拉应力; 局部加强 17.5便利模具制作准则 结构形状简单化,优先圆形、圆柱形、锥形,柱面比平面好加工; 避免隐蔽; 圆角尺寸统一,优先采取对称形状; 少用模芯; 分解复合结构。 17.6 脱模方便准则 脱模困难会导致废品率上升。 措施: 预留拔模斜度; 分界面位于最大膨胀表面; 避免内切结构。 17.7 流动畅通准则 铸件液体原料流通不畅会产生空穴。 解决措施: 足够大的流道横截面,流道横截面不得小于其最小值,最小壁厚的确定取决于构件的公称尺寸和材料,依据相关标准; 流道逐渐变小,避免上游横截面小于下游横截面; 流道留坡度,借助重力作用,加强流动动力。 17.8便于排气准则 气泡导致废品和特性下降,水平流道容易气泡残留;封闭空腔须留排气孔 12.30螺纹螺母同材质准则 螺母与螺纹使用相同的材料,避免膨胀系数不同和腐蚀的发生。包括接插件固定、结构间的铆接等。 13.1线材信号定义对称准则 13.2线材接插件插拔强度准则 13.3线材有物料编号版本控制准则 13.4PCB板接插件差异化准则 13.5插头插座锁定准则 13.6插拔无阻碍准则 13.7走线无干扰准则 第十三章:线材和接插件设计准则 13.1线材信号定义对称准则 两端使用型号相同接插件的线材,信号定义须对称,避免两端不可互换接插。如1#--1#﹑2#--2#﹑3#--3#或1#--3#﹑2#--2#﹑3#--1#为对称定义; 不使用的PIN位定义于接插件的中部脚位上,避免导线束集中于接插件一侧。 13.2线材接插件插拔强度准则 4Pin以上的接插件拔出力13N; 少于4Pin的连接器(1-3Pin),拔出力8N 否则有必要特别工艺处理增强其可靠性。 13.3线材有物料编号版本控制准则 线材有物料编号和版本,线材的接插端标识清晰、唯一。 13.4PCB板接插件差异化准则 同一PCB上没有相同型号、相同Pin数、相同颜色的插座。 13.5插头插座锁定准则 插头插座有锁扣装置,如没有,则需有特殊工艺保证 13.6插拔无阻碍准则 接插件的安装位置留有插拔空间,便于用手插拔。 13.7走线无干扰准则 避免线材和液路管的交叉走线 避免线材靠近或接触发热源 14.1可活动部件预防准则 14.2运动部件防护和标识准则 14.3运动部件磨损储存腐蚀SFC分析准则 14.4磨损后的运动部件安全设计准则 14.5最大活动范围受控准则 14.6运动部件装配专用工装夹具准则 第十四章:运动部件设计准则 14.1可活动部件预防准则 多次运转后容易脱落和卡死,须有措施: 防脱落措施,使活动不见仅仅松脱但仍能维持运动功能; 即使运动部件脱落,也不会脱落或飞出 14.2运动部件防护和标识准则 装好的风扇有防护件,手指不能伸入,拆卸防护件必须使用工具 运动部件有防护,实际限制不能加防护措施,则须有清晰的图示警示标志。 磨损后的运动部件无安全风险,且磨损易于检查。 14.3运动部件磨损储存腐蚀SFC分析准则 分析运动部件因为长期使用磨损、长期储存腐蚀而引起的单一故障后果,并有针对性预防措施。 14.4磨损后的运动部件安全设计准则 磨损后的运动部件无安全风险,且磨损易于检查。 14.5最大活动范围受控准则 运动部件的活动范围有严密的理论推导,活动位置已量化; 如果有故障发生,有设计措施保证活动部件不会超出设计范围。 14.6运动部件装配专用工装夹具准则 运动部件装配应有专用的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