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论书诗》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稷山论书诗》研究   清代近三百年书法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场巨大的蜕变,主题是碑帖之争。自“仪征太傅首发名论,而知斥王著之误,犹薄羲献之书”[1],到推崇王澍“江南足拓不如河北断碑”[2]主张的包世臣《艺舟双楫》的问世,“形成了咸丰、同治以后碑派书法压倒帖派的一统天下之势”,[3]“尊碑绌帖”成为主流。   陶濬宣(1846-1912),原名祖望,亦署浚宣,字文冲,号心云、心耘,晚号东湖居士、稷山、稷叟,室名稷山馆、通艺堂等。清会稽(今浙江绍兴)陶堰人。为晚清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教育家、收藏家、维新支持者,亦工诗、善画。陶濬宣早年即以书法闻名乡里,后更以笔力峻厚、气象阔大的北魏碑体书法享誉一时,翁同龢所谓“盖包派也”。梁启超50岁作《稷山论书诗?序》,称“记十二三岁时,在粤秀山三君祠见心老书一楹帖,目敚魂摇不能去,学书之兴自此”,“其书龙跳虎卧,意态横绝”。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称:“北魏造像,至今存者盈千累万。中之最佳者,有龙门之《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迩来说北碑者大抵从此入手,遵义莫友芝、会稽陶濬宣其最佳者”[4]。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评价陶濬宣“心云教授自给,予与交甚疏,而远道相思,束修分饷,今人所仅见也,词翰高洁,亦有魏晋之风”。陶濬宣书稿、题跋、简札等帖类书法作品,魏晋韵味十足,随手拈来,鲜活生动,于质朴散淡中明显带有浓重的魏晋碑版气息,这一类作品与他同时代的帖学高手相比亦毫不逊色。光绪时浙江造银元、角子、铜元上“光绪通宝”模字,即出自陶濬宣手笔,其在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稷山论书诗》作于“光绪壬辰闰六月朔”[5],是陶濬宣书学思想的代表论著。经过逾百年的碑帖争论,此时人们对帖学的态度,相较于早期的“南、北判然两不相涉”[6],已经更加客观温和。袁爽秋在诗稿跋中,评价《稷山论书诗》“考石墨之存佚,辨书派于微茫,察之尚精,析之贵核,……抑可谓申阮公之墨守,箴安吴之阙失者矣”[7]。   一、《稷山论书诗》版本   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稷山论书诗》存三册[8],均为稿本,其中初稿本一册[9],清稿本两册[10]。   初稿本内文9行,无格,为陶濬宣手书,文中有多处涂改,这应是“光绪壬辰夏六月既望,书于宣南客邸”的稿本,作者自署封面两个,一为竖署三行“稷山论书诗 光绪壬辰闰六月朔写稿 于都门宣南坊寓庐”,盖有方形白文印章两枚:“陶濬宣”和“稷山文字”;另一封面亦为三行:“稷山论书诗初稿本 越二十年辛亥闰六月朔 东湖居士濬宣重题”,名字旁盖有长方白文印章“陶心云”及方形白文印章“陶濬宣”(即封面一上姓名印)。初稿本诗稿正文前附俞樾、李慈铭、谭献、袁昶四人手书序跋各一篇,诗稿正文后有王继香、宗源翰、沈曾植、梁启超、蔡元培、王芾卿、宗海、袁其庚[11]等八人手书题跋及与诗稿相关信函共9札。页眉处有陶濬宣自注、叶昌炽及署名“献”(疑似)等批注很多。另梁启超50岁重新见到诗稿初稿本,履行30年前初见诗稿时的许诺[12],作《稷山论书诗?序》,收入《饮冰室合集》。   清稿本两册,现据初稿本正文后附蔡元培一札关于诗稿的信函,将清稿本分甲、乙两册。(“委校论书诗谨已对读一过。甲册似无甚误字,乙册失录一诗,谨以补录”,以及“清本两册,谨奉缴曹君礼经校释可否”。)[13]清稿本甲册9行,行约21字,小字双行同,绿格,白口,四周双边,共五十五页,页眉处有陶濬宣小行楷注释数则。封面字两行:“稷山论书诗底本” 及右行小字“陶稷山同年 濬宣著”。诗稿正文,从笔迹看应为两人所书,自四十一页开始字迹明显不同,结体由纵势转为扁方,第四十八页粘有陶濬宣手书字条一个:“录稿至此适患腹疾,委顿殊甚。以下每诗下注止节写数语,未竟,俟病痊再补录也。濬宣记(名字处盖有‘濬宣’白文印一枚)”。   清稿本乙册内文无格,形制较甲册简单。[14]   清稿本甲册收录七言论书绝句91首[15],每诗后作者各附有自注,共23000余字。初稿本正文前后附俞樾、李慈铭、谭献、袁昶、王继香、宗源翰、沈曾植、梁启超、蔡元培、王芾卿、宗海、袁其庚等12人13札手书序跋及与诗稿相关信函,计7000余字。   二、《稷山论书诗》论书主要内容   清代金石考据学极盛,至晚清更加发达,“穹岩绝域,閟者日出,旧藏精拓,平揖古人。乃有欧赵所未见,遂不复以枣木为津筏。”[16]书家学者不仅收集整理金石文献,并加以考证,三五同好聚集在一起,探究碑刻源流,品评书法嬗变,蔚成风气。陶氏家族富甲一方,在临池之余,陶濬宣极喜各处寻碑访拓,自称“吾于晋、宋、齐、梁贞石尤珍护宝惜之”,[17]“南帖盛行,而南朝真迹几绝,前至江宁访萧梁诸刻,抚石流连,如渤海宿索征南碑下,三日不能去也”[18]。缪荃孙致陶濬宣信札“曹恪碑收入八千不为贵,……韩永义造像五千可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