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
一、先进集体
温江区体育局
主要事迹: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及省、市体育局的关心指导下,温江区以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态度和追求狠抓青少年体育工作,推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再上台阶。目前,我区拥有业余体校学校1所,承载成都市举重重点班和成都市田径三级班训练任务,在训青少年运动员118名,2010年、2014年两次被四川省体育局认定为“四川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拥有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所,业余训练队伍近100支,常年坚持训练的学生近2000人,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的专兼职教练员约170人。2014年,在四川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中取得了金牌29枚、银牌15枚和铜牌10枚的优异成绩。
2016年参加第十三届市运会,共夺得98枚金牌、91枚银牌和56枚铜牌,取得了金牌第一,团体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其中,金银牌分别比十二届市运会增加了13枚、19枚,从金牌第二,总分第三的成绩上升为金牌第一、总分第二,再次实现了对标超越。我区举重运动员彭鑫、肖启明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取得亚洲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冠军。培养输送的徐浩峰、吴双锐2名男子足球运动员参加今年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U18岁组获得冠军。培养的女子足球队获得2017年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精英赛U12女子组亚军,周露、杨露2名运动员入选中国国家五人制女子足球队。近三年,我区还向厦门大学、西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输送了近50名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一、不断抓好抓实学校体育工作
一是深化体教结合,以学校体育工作联席会议为基础,共同研究制定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后备人才就学升学的相关办法,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评估机制。二是全面落实开齐、开足、上好每一堂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大力开展田径、篮球、排球等十大阳光体育活动,积极推广太极、跳绳等特色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全区95%以上学生掌握了2项体育健身技能。三是全力支持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建立完善校级、片区和区级竞赛体系,打造了中小学生综合运动会和足球联赛,让更多喜爱体育的青少年学生在竞赛中健康成长。每年举办校级、片区及区级比赛近100场,参与人次超过10万。
不断优化青少年体质健康培育机制
一是持续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全覆盖监测评估,成立由体育、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动和第三方实施的干预机制,系统对区域3-18岁的青少年实施体质测试、出具健康处方,由教育、体育、卫计部门有针对性在运动前端和营养后端共同着力。二是进一步发挥乡村少年宫(区少年宫)的载体和资源优势,利用课后和周末实施青少年体育技能活动化工程,让更多青少年热爱体育活动。三是推进青少年俱乐部满覆盖计划,实施天天活动和竞赛提升。目前,全区共有2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27所校级体育俱乐部,拥有会员3万余人。据监测显示,与2016年相比,全区中小学生体质“优秀率”由2016年的17.78%提升到了25.08%,提高了7.30个百分点,“及格率”由2016年的31.35%提升到了36.05%,提升了4.7个百分点,“不及格率”由2015年的7.18%下降到了5.45%,下降了2.97个百分点。
三、不断优化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以奥运项目布点校和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为基础进一步做大做强人才培养底座。目前,我区在第十三届市运会后在全区17个学校调整布点了20余个项目,与全区23所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道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2016年,区体育局一次性投入122万元对全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了扶持资助,在成都学校体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二是以各类比赛为载体,综合运用冬训、夏训等办法建立人才选拔淘汰机制,夯实以业余体校为核心的训练体系,“眼睛向上”建立人才输出端口。今年,我区足球、举重、武术、田径等项目共15名运动员参加高考,其中14名运动员被北京体育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知名院校录取。三是统筹社会资源,推进省(市)队区建(校建),在温中实验学校成功打造四川省奥林匹克学校。与金强蓝鲸篮球俱乐部、成都中医药大学及相关社会机构合作,开展篮球、游泳等紧缺项目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切实增强竞技体育发展后劲。
四、不断提升重点项目核心竞争力
一是巩固提升举重、田径、足球等项目优势。建立训练保障机制,优先落实经费、竞赛、培训、人才梯队建设,解决运动员就学升学问题。2016-2017年,举重项目连续2届在亚洲青年举重锦标赛上取得3金2银的优异成绩,彭鑫、肖启明扬威国际赛场。我区校园足球参加全国、省市比赛均取得骄人战绩。二是联动俱乐部开展篮球、武术、跆拳道、羽毛球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提升项目普及水平。支持俱乐部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专业专项训练培训和参加各类比赛。三是采取送出去方式,选拔体育苗子到成都少儿体校、成都射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