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改革.pptx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超过一代人的时间了。由于采取 “渐进”式改革路线,中国的改革至今依然“在路上”。30年渐进式改革,在没有巨大;的社会动荡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积聚了大量问题。而且,渐进式改革的路径总是 “先易后难”,所以现在面临的必然是最困难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任务至为艰巨,甚至举步维艰,几陷胶着。这些问题的久拖不决,又使社会问题更加严重、更加尖锐,因此对“改革”的疑虑渐起,一些质疑亦日渐激;烈。中国为什么要改革?这原本是改革开放之初的“问题”,30年后竟成为一个重新提出的 “问题”,也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一在此时刻,胡德平新著;《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从回顾、反思历史的角度,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思路。不言而喻,对此问题的回答;,也是对今后改革方向的回答。“文革”浩劫客观成为“文革”结束后改革的“催发剂”,但对以计划经济为核心内容的“斯大林模式”的反思,对改革、尤其;是经济改革思考,在“文革”前和“文革”中均已有人。陕西户县以杨伟名为首的三位农民在上世纪60年代初给毛泽东的信中就系统提出了经济改革的思想;;1969年3月5日中共“九大”前夕,“文革”开始被打倒、此时刚被“解放”不久的胡耀邦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信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斯大林模式”;的质疑,他写道:“斯大林的战前的第一次工业大跃进,似乎过多指靠了工业利润的积累,因而使农民负担过重。这至少是使苏联农业没有跃进的原因之一。”;对这个模式,他明确表示怀疑:“我怎么也想不通:斯大林的道路和形式有实在的可能性。”(第14、15页)“文革”结束,胡耀邦成为中共最高领导层重;要成员、改革开放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真理标准讨论”的重要意义及胡耀邦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已多有论述,笔者兹不赘述。而他发起的关于;“生产目的”的大讨论,其重要意义却未引起相应的重视与评价。生产总要有一定的目的,不是为生产而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众的消费需要。这本是;经济学的常识,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的目的实际却变成“为生产而生产”。1979年9月中旬,胡耀邦指示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组,要他们就此问题写理;论文章。10月9日,他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说:“二十几年来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主要是:一,没有真正集中主要精力搞经济;二,方针不对头,没有;弄清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三,管理体制高度集中,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第272页)10月20日,《人民日报》将理论动态组写的 《要真正弄;清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一文作为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这篇文章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因;此,应当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这种需要。我国有九亿人口,人民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又反过来刺激生产。这是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人民生活;安排好了,特别是八亿农民生活安排好了,中国的大局就稳定了。”“可是,多年来我们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基本经济规律的需要,为生产而生产。”文章还认;为,为重工业而重工业,是我国经济工作中许多问题长期不得解决的症结所在。目前,农业技术基础薄弱,轻纺工业上不去,基本建设战线减不下来,消费品供;不应求等等,都与为生产而生产的思想有很大关系。10月22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于光远《谈谈“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理论”问题》一文,进一步阐明了;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我们的经济目标只应该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增产人民需要的最终产品,而不应该是其他别的东西”。;他还提出,之所以多年来一直提出、但一直未能解决的给经济带来损害的 “基本战线过长”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目的不明。文章指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的问题,涉及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问题。”文章还进一步明确了应该以什么做标准来衡量整个国民经济的成绩。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提出以后,立即引起经济学界、经济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一些部门的领导的不同看法,在行业报纸上对上述观点作出批评。对这;种不同观点间的讨论,胡耀邦认为完全正常,并希望能通过讨论真正弄清“生产目的”。11月5日,他在“理论动态组”的会议上希望他们写文章,进一步从;历史上说明 “为什么同社会需要脱节的生产要衰退和灭亡的”。他还并明确说:“市场就是人们的需要。”当然,他还是强调要概念清晰,不然“过一两年后;,人们会来算我们的账,说你们拿生活来压生产。我们是要发展轻工业,满足生产的需求。”(第262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关争论只能戛然而止。不;过,争论虽然停止,但胡耀邦的思考并未停止。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仍尽可能地强调消费的作用与意义。1982年5月19日,他专门召集了一次研读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不批判导言》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