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元明清文学教案
?
教学目的:
掌握元、明、清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概况
了解元、明、清文学的基本成就。
掌握元曲四大家的主要成就
掌握明清时期四大名著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元明清社会发展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元明清文学发展主要成就的掌握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元代文学
绪 论
? 元代的社会与文学
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可以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其间约一百三十四年。
元代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却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三段。在这一段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学创作赢得了更多的观众、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同时,群众的接受情况,又制约着文学的创作,促进了作家审美观念的变化。凡此种种,都表明元初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
A、元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1.“遵用汉法”,接受汉族文化,转化为封建国家。
2.奉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人分四等。
3.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
4.经济上重视发手工业、商业。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状大,商人地位提高。
5.在文化上,儒学不在独尊,儒、道、释思想均为活跃。
6.产生了异质文化和异端思想,文化融合给中国固有文化增添了活力。
7.停开科举,知识分子地位低下,但他们相对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强化了独立意识,投身杂剧创作。
B、元代文学成就
1.杂剧和南戏是元代文学的光辉代表,虚构性的叙事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2.小说 得到长足发展。
3.诗、词、散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4.从内容上看,以反映世俗内容为主。
5.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总体上是自然酣畅,以俗为美。
6.诗、词、散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一节 元杂剧概况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元杂剧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兴盛一时,主要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以及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其次,元代以前的诸种歌舞伎艺,尤其是宋、金以来戏剧事业本身的进步,为元杂剧的产生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艺术实践。
再次,最高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和提倡,鼓励了元杂剧的发展。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大批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沦落下层,成为书会才人,这些创作主体对剧本创作的直接介入,有效地提高了元杂剧的艺术品位,这是元杂剧得以繁盛的根本保证;同时创作者与演出者、剧本创作与舞台演出的关系空前密切,相得益彰,使得元杂剧迅速发展成独立的艺术样式。
二、元杂剧的体制形式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元杂剧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剧本一般都有固定的体制。
(一)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剧本的结构,通常是由四折组成,或外加一个楔子;在剧末正戏结束之后,有“题目正名”,用来概括剧情、标明剧名。
(二)角色体制:旦、末、净、杂。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可分为旦(正面女角色)、末(正面男角色)、净(喜剧角色或反面人物)、杂(杂七杂八角色的总称)四类,其表演已呈现出虚拟化和程式化的倾向。
(三)音乐体制:杂剧一般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而且一本戏只能由主要角色独唱,正末(男主角)主唱为末本,正旦(女主角)主唱为旦本,其他角色只有说白。
(四)文学要素:剧本韵散结合,每折均由曲词、宾白(杂剧以唱为主,故说白称为“宾白”)、科范(演员的动作、表情等)组成。
三、 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和分期
1.元杂剧作品和现存作品概况
元杂剧作家作品如林似海,当时就有“词山曲海”之称。元末钟嗣成的《录鬼簿》 著录元代(实际为至顺元年即1330年以前作品)杂剧剧目452本,著录作家152人,除散曲作家外,有作品可考的杂剧作家80多人;明初贾仲明(一说无名氏)《录鬼簿续编》 著录元明之际杂剧剧目156本,补充著录元明之际的作家71人(其中有散曲作家);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 著录元代杂剧剧目538本,其中有少量明初作品。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 汇编有关资料,收录元代杂剧剧目550种,元明之际佚名作品187种,共737种。袁行霈主编之文学史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认为元杂剧有530多种,南戏有210多种。
由于掌握文献资料有限,加之一些作家是跨代作家,很难把元人或明人作品确切分开,一些学者认为:
大体可统计为:姓名可考的元代作家的作品五百种,元代无名氏作品五十种,元明之际无名氏作品一百八十七种。共七百三十七种。同样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