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年主要刊文综述 2012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共刊登论文383篇 重点专题:心肺脑复苏、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院前急救与灾害医学、重症急性胰腺炎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PR)的质量、优先次序、低温干预、复苏后管理等方面仍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一、心肺复苏后的脑功能损害 胡春林等(1:12)建立兔CA模型,发现乌司他丁能够通过抑制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兔血浆TNF-α和IL-6水平的升高,从而保护海马区CA1区神经元细胞。 田苗苗等(9:987)和郭涛等(1:18)通过不同的动物实验研究均发现, H2S能够减轻CA复苏后的脑损伤。 杨婷等(3:265)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外源性磷酸肌酸可增加CPR后脑组织中ATP含量,提高相关ATP酶的活性,具有脑保护作用,在大剂量给药时作用更明显。 王金高等(10:1111)研究认为氢气(H2)能够抑制兔ROSC后的炎症反应,减轻CA后的脑损伤。 二、诱导性亚低温治疗研究 曹雯等(6:622)研究探讨了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家兔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可能机制。 魏红艳等(10:1116)评价了几种降温方式,认为ROSC后新型腹腔降温法能够快速诱导和维持亚低温,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优于体表降温和头部局部降温。 三、改善器官微循环水平的组织灌注 刘荣等(11:1215)通过脑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价研究,发现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能改善心搏骤停ROSC后犬脑组织血流灌注,从而减轻复苏后脑损失。 四、胸外心脏按压质量 张凤玲等(10:1130)利用Laerdal高级复苏模型及计算机技能报告系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CPR胸外心脏按压培训并监测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按压深度、胸壁回弹、按压疲劳时间等质量指标,分析了各个指标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 赵燊等(9:1022)回顾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69例院内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院内心脏性猝死以不可除颤的心律失常多见,除颤对发生室颤或室速者的ROSC有改善,但高质量CPR及心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对患者远期生存更为关键。 对于心脏按压方法的选择,顾彩虹等(12:1342)通过观察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D-CPR)和常规胸外心脏按压法(S-CPR)对兔CA至ROSC的时间、血流动力学、ROSC率、6 h生存率、心肌细胞caspase3的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D-CPR较S-CPR产生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提高CPP、MAP,提高ROSC率及6h生存率,提示在开腹手术中发生CA采用D-CPR可能比S-CPR更为有效。 五、Utstein模式开展CPR流行病学调查的前瞻性研究 宋维等(9:1003)以CPR结果Utstein评价模式设计CPR登记表,评价海南省人民医院CA患者流行病学特征、CPR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中风及创伤为最常见的CA病因;院内CA组ROSC率及成活出院率均高于院外CA组。 张成晔等(11:1237)采用标准院内Utstein模式,对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室心搏呼吸骤停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急诊室内小儿CPR的ROSC为52.1%,初始节律和CPR持续时间对ROSC有显著影响。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董亮等(6:607)通过观察ALI早期肺常规树突状细胞(cDCs)的数量和成熟状态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肺部炎症损失的关系,阐述了肺cDCs在ALI早期炎症反应启动中的作用。 曾振国等(7:709)通过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microRNA-146a在脂多糖诱导的NR8383肺泡巨噬细胞中的动态表达,发现microRNA-146a的表达水平与TNF-α mRNA的含量呈负相关,推测micorRNA-146a可能参与了肺泡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调控。 尤青海等(12:1349)通过探讨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SeCKS)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影响,推测下调SSeCKS表达和蛋白激酶C活性可抑制LPS对PMVEC分泌TNF-α的诱导效应,从而减轻PMVEC的炎症反应。 二、ALI和ARDS的预后判断 黄昭等(3:244)分析探讨了脓毒症合并ALI/ARDS病程中血管外肺水(EVLW)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肺损伤指标、炎症因子的相关性,认为EVLW的监测可能对于判断患者肺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刘松桥等(6:597)通过临床观察监测早期ARDS患者肺泡死腔分数(VD/VT),发现ARDS早期患者死腔分数明显升高,该指标对ARDS早期患者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