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新向封建社会过渡时节的法律思想++.ppt

奴隶社会新向封建社会过渡时节的法律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奴隶社会新向封建社会过渡时节的法律思想

第 二 讲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法律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221年) 本讲学习线索示意图: 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 1、生产力的发展: (1)铁制农具的使用 (2)牛耕的推广 2、新的生产关系逐渐产生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正式承认私田合法性。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3、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奴隶主——奴隶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4、政治上,新的地主阶级向奴隶主阶级进行了夺权斗争,到战国中期,相继建立起封建地主阶级专政政权。 5、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宗法“礼制”衰落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从制度上说:礼制——法制 从政治法律思想上说:“礼治”——“法治” 第三章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思想 重点掌握: 1、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法律思想 2、子产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3、邓析私造《竹刑》 代表人物: 管仲——奴隶主贵族中的明智之士 子产——由奴隶主贵族转化的新的封建贵族的代表 邓析——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 一、管仲的法律思想 人物简介: 郑国人,春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先秦法家的先驱。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其事迹和言论主要保留在《左传》 《国语》《管子》《史记》之中。 法律思想: 1、“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 ——对旧法进行改造,选择其好的方面加以运用。 (1)重视“旧法”,继承周礼 旧法:西周的礼制和刑罚制度,侧重指宗法等级原则 “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饰四维”、“张四维” (2)改造周礼 第一,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二,“万物待礼而后定” 第三,主张任用贤能 第四,公布法令 总之,管仲对周代礼治思想的态度是既有继承又有改良。 2、“作内政而寄军令”——治国总方针 ——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并在制度上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实质上是用法令刑罚的手段来维护新的宗法等级制,伸张权威,加强君主集权。 施政纲领:“叁齐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1)划分行政组织:叁其国而伍其鄙 (2)划分四民:士、农、工、商 ——四民分居定业 3、“令顺民心”——立法主张 《管子 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心:好利恶害 《管子 牧民》:“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强调物质利益的满足是人们遵守礼仪法度的前提。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重商主义为特征的立法思想。 二、子产的法律思想 人物简介: 子产,郑国执政,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法律思想: 1、对“周礼”的继承和改造 (1)明确区分礼与仪,指出礼与仪有本质区别,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同时,礼主要表现为主要们行为规范的总称。 ——这种将礼从礼节仪式中独立出来,加以自然化、社会化的思想,是对传统的天命神权思想观念的一大突破,是春秋时期法律思想所取得的一大进展。 (2)强调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制约人们的喜怒哀乐,如果礼义与民心发生了矛盾,主张改革礼义以适应民心。 ——打破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原则,将礼下放到民间,从而沟通了礼与法的界限,开创了后来从礼治过渡到法治的先河。 2、改革内政,创立新制 (1)作封洫——整顿土地制度 (2)作丘赋——改革赋税制度 (3)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于鼎,即把成文法的条文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 子产铸刑书: 1)原因: 奴隶社会“刑不可知,威不可测” 封建社会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争论: 叔向——子产 铸刑书是为了救世,为了巩固行政、土地、赋税方面的改革成果,是为了郑国的生存和富强。 新刑法的公布并没有违背礼的原则,而是对传统礼治的改良。 ——二者的分歧,表现了春秋时期两种不同的礼刑观。叔向坚持传统的周礼和刑罚秘而不宣的原则,而子产则认为对传统的周礼的革新符合礼的精神。二者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礼和封建贵族的礼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奴隶制的刑与具有封建性质的性质之间的矛盾。 3)意义: 首先,子产铸刑书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法的“合礼合法”,它标志着罪行擅断思想的动摇和法治思想的出现。 其次,他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肯定了法律对贵族特权的限制作用,这是成文法的一项重要作用。为后来法家的”一断与法”的理论创造了前提。 3、宽猛

文档评论(0)

robert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