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它反避新税法规跟措施
第7章 其它反避税法规与措施 7.1 对付避税地的法规 7.2 防止滥用税收协定 7.3 限制资本弱化法规 7.4 限制避税性移居 7.5 限制利用改变公司组织形式避税 7.6 加强防范国际避税的行政管理 7.1 对付避税地的法规 7.1.1 对付避税地法规的产生 7.1.2 各国对付避税地法规的基本内容 7.1 对付避税地的法规 7.1.1 对付避税地法规的产生 美国1962年首先颁布对付避税地立法,其后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都相继颁布实施了本国对付避税地的法规。到2001年,全世界已经有23个国家实施了对付避税地的法规,其内容与美国对 付避税地的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国由于税法中没有推迟课税或对国外所得免税的规定,所以不需制定对付避税地的法规。 7.1 对付避税地的法规 7.1.2 各国对付避税地法规的基本内容 根据对付避税地的立法,一国纳税人因在外国公司中拥有股份而取得应归其所有的股息在未分配或未汇回以前要不要就此在本国申报纳税,取决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及有关规定构成了对付避税地立法的基本内容 7.1 对付避税地的法规 对付避税地立法的基本内容 1.受控外国子公司(CFC) 2.应税的外国公司保留利润 3.立法适用的纳税人 7.2 防止滥用税收协定 7.2.1 制定防止税收协定滥用的国内法规 7.2.2 在双边税收协定中加进反滥用条款 7.2.3 严格对协定受益人资格的审查程序 7.2 防止滥用税收协定 7.2.1 制定防止税收协定滥用的国内法规 目前,采取此做法的惟一国家是瑞士。1962年12月瑞士议会颁布《防止税收协定滥用法》,决定单方面严格限制由第三国居民拥有或控制的公司适用税收协定。 1998年10月瑞士政府发布新的通告,该规定主要是为了限制第三国居民在瑞士建立中介性机构,然后利用瑞士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减轻预提税的税负。 7.2 防止滥用税收协定 7.2.2 在双边税收协定中加进反滥用条款 为防范第三国居民滥用税收协定避税,各国一般都在协定中加进一定的防范条款,且实践中多选择多种方法同时使用,很少只局限于某种方法。 7.2 防止滥用税收协定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排除法 2.真实法 3.纳税义务法 4.受益所有人法 5.渠道法 6.禁止法 7.2 防止滥用税收协定 7.2.3 严格对协定受益人资格的审查程序 美国于1997年规定,其非居民如果要就其来源于美国的所得享受预提所得税的协定减免,必须先申请并由美国税务局鉴定其缔约国居民的身份。 从2000年1月1日起,缔约国居民申请美国的预提所得税减免必须填报申报表W—8BN。 7.3 限制资本弱化法规 如果一国税务当局对本国企业的资本弱化状况没有一定的限制,那么该国的税收利益可能就会受到损害。因此,目前许多国家包括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防范跨国公司通过资本弱化方式减少本国企业的纳税义务。 7.3 限制资本弱化法规 资本弱化法规的特点: 1. 只适用于本国的法人实体,但不适用于外国居民公司 在本国的分支机构以及具有本国居民身份的合伙企业; 2. 受限制的利息扣除一般为支付给境外的、在本国企业 中拥有一定比例(15%以上)股权的非居民贷款人; 3. 本国公司支付给非居民贷款人的超限额贷款利息一般 要依据股本金额的大小来确定,即所谓的“债务∕股本 比例”。 7.4 限制避税性移居 7.4.1 限制自然人移居的措施 7.4.2 限制法人移居的措施 7.4 限制避税性移居 7.4.1 限制自然人移居的措施 许多国家,政府一般不能干预公民的移居避税,只能从经济上对其采取一些限制措施,使移居给政府造成的税收利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7.4 限制避税性移居 7.4.2 限制法人移居的措施 各国判定法人居民身份的标准不同,则限制法人移居的措施也不同。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同时采用两个标准来判定法人的居民身份。 7.4 限制避税性移居 判定法人居民身份的两个标准: 1. 注册地标准 2. 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 7.5 限制利用改变公司组织形式避税 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方式之一,是适时地改变国外附属机构的组织形式,当国外分公司开始盈利时,即将其重组为子公司。为了防止跨国公司利用这种方式避税,一些国家在法律上也采取了一些防范性措施。 7.6 加强防范国际避税的行政管理 7.6.1 加强国内税务行政管理 7.6.2 加强反避税的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 7.6 加强防范国际避税的行政管理 7.6.1 加强国内税务行政管理 在各国制定和修订反避税法规的同时,还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材市场物业服务方案.pdf VIP
- 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版.pptx VIP
- 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不足范文四篇.pdf VIP
-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年山东省“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工贸行业)考试题库资料(含答.pdf
- 2025-2028年青年教师三年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docx
- 法理学(西南政大)中国大学MOOC 慕课 章节测验 期末考试答案.docx
- 新教材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稳态与调节 复习提纲 知识总结.doc
- T_CECS 1240-2023 弃土场工程技术规程(OCR).pdf
- 许林芳《薪酬绩效》私房课笔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