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龙江—厦门湾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试点工作方案(2017-2020年)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及省政府《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2015〕26号)精神,落实《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任务分工方案》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强我省陆源入海污染物排海监管,推进九龙江—厦门湾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巩固和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强化源头控制、海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海域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二)基本原则
海陆统筹,河海联动。服从于国家和我省宏观经济政策、节能减排重大战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全过程控制角度,按照从“山顶到海洋,海陆一盘棋”的理念,实行流域-海域一体化管理。
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和任务措施制定要统筹考虑环境需求和社会实际,按照技术可操作、经济可承受的思路,合理分析减排潜力,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统一领导,分类指导。综合考虑龙岩、漳州、厦门等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污染治理现状、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等因素,因地制宜,体现地区差异性,强化指导性和针对性,实现统一领导,分类指导。
九龙江—厦门湾示意图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九龙江—厦门湾水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有效控制,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受损的重要生态系统基本得到恢复和重建,基本实现九龙江—厦门湾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总量控制指标
九龙江流域控制指标为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厦门湾海域控制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三)总量控制目标
九龙江北溪、西溪等河流入海口水质满足Ⅲ类地表水水质标准,九龙江南溪入海口水质满足IV类地表水水质标准。厦门东西溪河流入海口水质满足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对于难以满足水质目标要求的区域,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在2016年排污总量的基础上,每年分别削减3%、3%、1%和1.2%。
厦门市和漳州龙海市的直排海重点污染源,COD、氨氮、总磷在2016年排污总量的基础上,每年分别削减3%、2%和1.2%。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与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
厦门湾海水水质应控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浓度。至2020年,厦门湾局部海域水质优良(达到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比例达到64%以上,其中:厦门湾局部海域I区(面积1288平方公里)达到65.2%,II区(面积248平方公里)达到24.4%。同时,厦门湾西海域(24.4767°N,118.0583°E)、同安湾(24.6067°N,118.1639°E)、东部海域(24.5000°N,118.2167°E)、南部海域(24.4133°N,118.0917°E和24.3431°N,118.1942°E)等站位水质稳中趋好。
三、主要任务
严格落实九龙江“河长制”要求,实施厦门湾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开展城乡污水管网建设、污水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流域工矿业和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治理、违法采砂和港口及渔港环境整治、用海工程监管、违规水产养殖退养、漂浮垃圾清理以及互花米草整治和红树林种植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流域主要任务
1.提升工矿业减排水平
关闭非法排污企业。严格按照水环境隐患排查、源头防控和工业园区管理的相关要求,抓好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九龙江流域内新建、扩建各类污染项目。对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在线监控,加大巡查力度,从重惩处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的非法排污企业。(责任单位:省环保厅、经信委、发改委,厦门市、漳州市、龙岩市人民政府)
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推进皮革、电镀、印染行业集控区水污染集中治理,新建企业必须全部进入相应行业的集控区,实施“以大带小”“以新带老”,坚持涉重污染物排放量“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原则,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零增长。区内所有企业必须全面实现废水分流分治、深度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必须进行预处理,达到车间排放标准;所有集控区应同步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否则一律不准生产。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