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甜菜病害防治技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成云 第三节 其它作物病害防治技术  一、薯类作物病害 (一)马铃薯病毒病 (二)马铃薯晚疫病     (一)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又名马铃薯退化病。 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为害严重。 导致植株矮小,畸形,产量降低。 1.症状 (1)皱缩花叶病 a 叶上出现明显深浅不均匀的斑驳,叶片缩小,叶尖向下弯曲,叶片皱缩,全株矮化。 b叶片、叶柄有黑褐色坏死斑,并使叶、叶柄及茎变脆。 c严重时全株发生坏死性叶斑,叶片自下而上呈垂叶坏死症状,顶部叶片严重皱缩。 (2)卷叶病  叶片边缘向上卷曲呈瓢形,病重时呈圆筒状。  病叶较健叶稍小些、色浅,有时叶背呈现红 色或紫红色。  叶片厚而脆,叶脉硬,叶柄竖起。  韧皮部被破坏,茎的横切面常见黑点,在茎 基部及节部尤为明显。  病株的块茎变小,薯块簇生于种薯附近。切 开块茎可见导管区的网状坏死斑纹。 诊断要点: 皱缩花叶病为叶上出现明显深浅不均匀的斑驳、皱缩; 卷叶病为叶片边缘向上卷曲呈瓢形,严重时呈圆筒状,切开块茎可见导管区的网状坏死斑纹。 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 2.病原 (1)马铃薯X病毒:  病毒粒体呈线条状。由汁液传染. (2)马铃薯Y病毒:  病毒颗粒呈弯曲长线状,汁液传染和蚜虫传  染。 (3)马铃薯卷叶病毒:  引起马玲薯卷叶病,病毒颗粒呈小球形。  此外,还有马铃薯M 病毒和马铃薯S病毒等。 3.发病规律 a马铃薯X病毒可以通过汁液接触传染, 在自然条件下,病毒接触健株的任何部位,都可以传播。 切刀、农具、衣物、动物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蚜虫无传毒作用,而有的咀嚼式口器昆虫如蝗虫,可通过口器带毒机械传播。 3.发病规律 b马铃薯Y病毒可以通过汁液接触传染, 又可以通过蚜虫传染,传毒蚜虫有十几种,其中以桃蚜为主。 当年播种带病毒的种薯, 幼苗为带毒植株, 在田间通过蚜虫扩大蔓延和再侵染。 病毒主要在薯块中越冬。 3.发病规律 c马铃薯卷叶病毒由蚜虫传染。 有翅桃蚜是田间传染最主要的介体。 3.发病规律 温度:高温有促进马铃薯病毒增殖的作用。气温低对病毒有抑制作用,植株体内虽然含有病毒,但症状较轻,甚至隐症。 蚜虫:马铃薯生长期间蚜虫发生重,病毒病发生也重。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生长繁殖,发病重。 3.发病规律 在气温低、湿度大或多风多雨的地区对蚜虫繁殖不利,发病轻。 在高海拔的山区,由于夜间温度低、湿度大,不利于蚜虫生长繁殖,发病轻。 3.发病规律 品种抗病性差异 克新一号对马铃薯Y病毒有抵抗力,不论病毒的致病力及环境条件如何,都不表现皱缩花叶症状。 而西北果、巫峡洋芋、红纹白、白头翁等品种卷叶病重 4.防治措施 建立从原种到生产用种的各级种子田,逐级繁殖无毒种薯。 种子田应与生产田及传毒蚜虫的其他寄主作物远离40~50 m以上,原种田和种子田要早期拔除病株和药剂防治蚜虫。 4.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马铃薯病毒病种类多,很难得到兼抗各种病毒的品种,但可选用抗当地一两个主要病毒种类的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 高垄栽培,合理灌溉,增施肥料都可以增强抗病性,减轻发病。 4.防治措施 种子田出苗前后及时喷药。 选用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或25%灭蚜松乳油1500~2000倍液, 或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二)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 1.症状 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 产生圆形或半圆形暗绿或暗褐色大斑,边缘不明显。 在空气湿度大时,在病斑边缘有一圈白霉. 病斑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 1.症状 感病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形病斑 稍微下陷, 病斑下面的薯肉变褐色, 病薯易被其他腐生菌侵染而软腐 诊断要点: 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扩大呈圆形或半圆形、暗绿至暗褐色大斑。 湿度大时,在病斑边缘有一圈白霉。 马铃薯晚疫病 2.病原 真菌性病害。 鞭毛菌亚门真菌,疫霉属。 3.发病规律 以带菌种薯为主要初侵染来源。 播种病薯后,多数病芽失去发芽能力或在出土前腐烂。 有的长出病苗和病菌长期共存, 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在病部产生孢子囊,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 在附近植株的下部叶片进行再侵染,逐渐形成显著的发病中心。 3.发病规律 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病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湿度。 (1)湿度:病菌孢囊梗的形成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5%,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而以饱和湿度最合适。 3.发病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