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
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类别: 课内实验
适用专业: 信息安全
适用班级: 1301、1302
授课教师: 孙璇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课程是在学习《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主要理论之后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项目进行详细系统分析与设计,按照小组工作形式完成系统的分析文档和设计文档。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主流的建模工具和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了解需求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取得多层结构的信息系统的设计经验,培养专业的文档写作能力,并初步体验团队合作的开发模式。
二、实验要求
本实验的实验类型属综合设计型,学生根据每个小组分配的题目,开展有关课题的详细调查工作,学习建模工具的使用,采用用例模型进行需求分析,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系统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撰写分析和设计文档。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组队
学生自由组对,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课题。
初步调查
小组成员阅读课题原始需求,并以各种方式对课题展开详细调查
小组成员讨论,明确信息系统的基本范围。包括确定系统边界、以活动图描述整个系统功能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活动图(业务流程)
成员分工
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最好根据功能分块)
制定本次课程设计的计划
建立用例模型
各小组成员根据分工了解有关业务功能,绘制用例图(如图1)。
图2 用例图
书写每个用例的详细规格说明,示例如表1。
表1 用例的详细规格说明
用例名称
借出图书
参与者
图书管理员(主要参与者),读者(次要参与者)
假设
图书馆是开架借阅,读者总是找到书后办理借书手续,因此,借书不需要验证库
存,而且每本书都是可识别的。
前置条件
图书管理员已被识别和授权
后置条件
存储借书记录,更新库存数量,所借图书状态为出借
主事件流
1.图书管理员将读者借书卡提供给系统;
2.系统验证读者身份和借书条件;
3.图书管理员将读者所借图书输入系统;
4.系统记录借书信息,并且修改图书的状态和此种书的可借数量;
5.系统累加读者的借书数量;
6.重复3-5,直到图书管理员确认全部图书登记完毕;
7.系统打印借书清单,交易成功完成。
备选事件流
2a.非法读者
1.系统提示读者身份错误,用例结束
2b.读者借书数已达限额
1.系统提示读者已达结束限额,用例结束
2c.读者有过期未还书籍
1.系统提示读者应归还的书籍列表和到期日,用例结束
5a.读者借书数已达限额
1.系统提示,并要求结束输入
2.图书管理员确认借书完成
5b.读者有该书的预定记录
1. 删除该书的预定信息
非功能性需求
对于流程较为复杂的用例,可以绘制活动图补充说明该用例的处理过程。
小组集中,调整、优化用例模型
建立分析模型
在详细的用例模型的基础上,识别出系统中的对象,建立领域类图(如读者、图书)
初步确定领域类的属性
定义领域类的关系(包括泛化、关联,分析阶段的完整类图,如图3)
图3 定义了属性和关联的类图
对于存在复杂状态转换的对象,绘制状态图(可选,如图4)
图4 状态图
小组集中,调整、优化分析模型
书写分析文档(模板见附件2)
建立设计模型
小组讨论,确定系统的总体架构模式,设计本系统和其他之间之间的接口(使用构件图)
在分析模型和总体架构基础上,设计出满足功能需求的软件类,包括界面类、控制类、实体类、数据访问类等,形成初步设计模型(如图5)。
类的分层可以自行设计,但一个小组最好统一使用一种分层模式,至少做到表现和业务分离。
图5 总体设计
采用可视化工具设计每个用例的用户界面,根据架构(C/S或B/S可以是不同窗口界面,如图6)
图6 界面设计
识别出每个用例的参与类,根据用例的事件流绘制用例实现的顺序图(如图7)。
图7 用例的顺序图
对照顺序图和其他详细资料,可明确详细地定义出类的属性、方法,构造完整的类图
对类进行详细分析,并对照用例的顺序图,形成类调用的层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本系统内部组件的层次关系,小组讨论,绘制组件图(可选,如图8)
图8 组件图
在类图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结构
书写设计文档(模板见附件3)
编写部分程序,验证设计方案
撰写总结报告(模板见附件4)
各成员书写个人总结
小组自评
上交全部文档
四、实验环境和设备
实验硬件设备:
P4微机一台
实验软件工具:
建模工具(必选一)
Rational Rose 2003 Enterprise Edition或7.0(推荐)
Visio
Powe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