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葡萄酒的酿造 第一节 葡萄酒酿造原理 第二节 酵母与酒精发酵 第三节 苹果酸—乳酸发酵 第四节 葡萄酒酿造的基本工艺 第五节 葡萄酒厂房及设备 第六节 红葡萄酒的酿造 第七节 白葡萄酒的酿造 第八节 白兰地的酿造 第九节 葡萄酒的成熟及陈酿 第十节 葡萄酒的澄清 第十一节 葡萄酒的稳定 第十二节 葡萄酒病害 第十三节 葡萄酒的封装 第一节 葡萄酒酿造原理 葡萄酒中醇类生成机理 葡萄酒中酯类生成机理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酸的变化 葡萄酒色泽来源及变化 葡萄酒老熟过程中的氧化还原作用 一、醇类生成机理 葡萄酒中醇类包括乙醇、甲醇、高级醇、多元醇等多种,它们对葡萄酒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葡萄酒中不同的醇类,其来源不同; 葡萄酒中不同的醇类,对葡萄酒的品质作用不同; (一)乙醇 乙醇是葡萄酒的主要成分之一,分子式为CH3CH2OH,是酵母酒精发酵的主要产物。 C6H12O 2CH3CH2OH十2CO2十27MJ 酵母在发酵糖时,除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外,尚有少量甘油、乙醛、醋酸、乳酸和高级醇等副产物生成。 乙醇生成机理 乙醇和二氧化碳是酒精发酵的主要生化反应产物,但在酿酒行业却不象酒精生产那样注意乙醇的产量。 相反地,却对乙醇之外的微量风味物质感兴趣。 一般酿酒生产,只要工艺条件合理,其乙醇含量必定在一定范围内。 在葡萄酒生产中,是通过调整葡萄汁的含糖量来达到所需酒度的。 (二)杂醇 1、甲醇 甲醇不是由酵母发酵生成的,其主要来源于葡萄中的果胶水解。 果胶水解可产生果胶酸和甲醇。此外,甘氨酸脱羧也可产生甲醇。 各类酿酒原料中所含果胶量不同及酿造方法不同,发酵过程果胶的水解程度不同,最后酒中甲醇含量不同。 在葡萄酒中,带皮发醇的酒含甲醇多(红白); 发酵前未澄清的果汁比澄清的果汁发酵酿成的酒含甲醇多。 2、高级醇 生成途径: ——爱尔利希机制; ——糖生成氨基酸的过程中形成; ——“醋酸”途径; 影响因素 ——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的比例; ——酵母的繁殖量和生长速度; ——酵母品种; ——发酵温度; ——外源糖的添加与否; 3、多元醇 葡萄酒中多元醇主要有2,3-丁二醇和甘油等。; 2,3-丁二醇主要来源于双乙酰的还原,其含量很低,对酒质量影响也极小 ; 相比之下,甘油对葡萄酒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甘油的生成 在糖酵解途径中,3-磷酸甘油醛转化为3-磷酸甘油酸时,辅酶I作为氢的受体,由NAD变成了NADH,很明显NADH必须进一步氧化成为NAD才能保证糖酵解的正常进行,磷酸二羟丙酮和乙醛都可以作为还原辅酶I的氢受体,其中磷酸二羟丙酮作为受体时,伴随着甘油的生成。 每当磷酸二羟丙酮氧化一分子NADH,就会生成一分子甘油,这一过程称为甘油发酵。 甘油发酵由于消耗掉两个氢原子(NADH);因而将乙醛还原成为乙醇的反应停止,导致乙醛不能还原而被残留,或形成其他副产物,或者丙酮酸不生成乙醛,而用于形成其他物质。 实际上,在葡萄酒发酵开始时,酒精发酵和甘油发酵同时进行,甘油发酵占优势,但很快酒精发酵加强,并占据绝对优势。 影响甘油生成的因素 ——酵母菌株; ——葡萄含量糖量; ——二氧化硫用量; ——发酵温度; ——酒石酸含量; ——葡萄质量(溃腐的葡萄); ——发酵时间; 此外,葡萄酒中甘油含量在贮藏期间略有上升,上升范围在0.04~0.12 g/L。 二、酯类生成机理 葡萄酒中的酯类是葡萄酒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对葡萄酒的风味具有重要作用; 葡萄酒中的酯类,主要在酒精发酵和陈酿过程中生成。 ——发酵过程中生成的酯类主要是通过生化反应; ——陈酿过程产生的酯类主要来源于化学反应; 葡萄酒中的酯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葡萄果实; 生化反应形成的酯类: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酯主要是通过羧基——辅酶A与醇作用形成的。 CH3CO~SCoA+C2H5OH CH 3COOC2H5+CoA-SH 化学反应生成的酯类 ——酸和醇在无催化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速度非常慢,且其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酯的种类及含量 中性酯 ——分子中的羧基完全与醇基化合的酯,如醋酸乙酯、乳酸乙酯; ——中性酯一般具有挥发性,故又名挥发酯。 酸性酯 ——分子中含有羧基的酯,如一分子酒石酸和一分子乙醇生成的酸性酒石酸乙酸。 葡萄酒中所含的中性酯和酸性酯约各占1/2。 新酒一般酯含量在176~264 mg/L,老酒一般在792~880 mg/L。 酯类生成的影响因素 菌种特征及其生长条件 ——菌种所产生酯的数量和类型主要受菌种的遗传特性所决定。 ——同一菌种,在不同条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