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也是一种乐趣_综合教育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靠”也是一种乐趣_综合教育论文_范文先生网 看了去年12月7日《班主任“靠”学生能靠多久》,感慨良久。当班主任,谁都想做到“不靠”学生,也会有一个良好的班风、班貌的班级。“不靠”可以说是每一位班主任努力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试想,有谁不想当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班主任呢?但“张良式”的班主任必定为数不多,现实中的普通班主任们,大多还是以“靠”而卓有成效的。事实上,谁又敢掉以轻心而“不靠”呢?“不靠”又怎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不靠”又怎能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靠”又怎能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功效呢??毋庸置疑,“靠”是很辛苦的,有时甚至还要付出很多代价,但苦得其所,乐在其中。这是惟有当班主任的老师才能享受的特殊荣耀。?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年第11期)上看到这样一位普通班主任的“靠”班之道:他接任“混班”班主任。这个文科班的确有点混:一是早读寥寥无几,二是出操队伍不齐。他想“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若能顺利开始就会有充实的一天。于是,不管刮风下雨,他坚持天天早到教室,和学生一起早读。有些迟到的学生,看到班主任早已在教室读书,深感惭愧。一次、二次、三次的自愧、自疚、自戒,直至自改,终于使班级成为全校出勤率最高的一个班级,促使班级形成一股浓郁的求学风。一位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在给他的信中这样说:“难忘啊,老师!您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对学生的谆谆诱导。您总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全班同学。难忘啊,每天早晨,您步履匆匆赶往学校。正是在您的感召下,我在高中的后两年,几乎没有迟到过。从您那儿,我真正体会到,何谓为人师表?对着您,我从心底里高喊:‘这才是真正的教师!’这不是故意做作地赞美您,而确确实实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心声。”是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十分珍惜教师这种特殊的师表作用,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严以律己,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这样以自己无声的“身教(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才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取得艺术的育人力量。?教育家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科学的“靠”,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使班主任自身的身心得以锻炼和发展。正所谓“人们在努力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主观世界得到改造。”只要我们能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靠”字,不要把它当成一种苦差事,我想当班主任的老师们一定能够从“靠”学生中体味到“教书育人”无穷无尽的乐趣。?《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19日第4版????????? 用意深广 深情内含?——《背影》教学一得????《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这篇散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曾打动无数读者。但由于“时代的差距”和“生活体验的差距”,现在的学生对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去为“我”买橘子这一“平常”动作中所包含的真情很难“体会”,对“我”的流泪也很难“感动”。如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父亲”的深情、“儿子”的真情?在教读“望父买橘”这一段时,我除了积极引导学生赏析父亲买橘的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到买橘子这一平常动作对于“年迈、心境不好”的父亲来说实际上并不简单轻松,它所包含的父亲爱子之情极深;同时,我还从社会风俗这一文化背景来分析“橘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扬州人特定的买橘是寄着深蕴的:在扬州的方言中,把“走运”也说为“走局”,由于“橘”与“局”同音,所以给亲朋好友送礼时,橘子是必不可少的,送橘就是希望“走局”。《江苏风物志·岁时风俗·新春贺年》中就有记载:“接待贺年客人,除茶烟外,还有花生、瓜子、糖果、糕点等品。扬州、仪征一带,有一种漆器‘桌盒’,盒为圆形或方形,有盖。盒内分九个格档,中间一格放一枚大福橘,周围八格分别装着各色糖饵。主人从桌盒内取出果饵奉客时,每样都说点吉利的话,如花生谓‘长生不老’,瓜子谓‘瓜瓞绵绵’,糖块谓‘甜甜密密’,黑枣谓‘早早发财’(或‘早娶新娘’、‘早生贵子’),橘子谓‘走大局’等等。客人们略为尝食,但很少动那橘子。”??????????这种风俗起与宋代宫中赏赐之制,至清初已普遍行之。宋周密《武林旧事·岁除》:“后妃诸阁,又各进岁轴儿及珠翠百事、吉利市袋儿、小样金银器皿,并随年金钱一百二十文,旋亦分赐亲王贵邸、宰臣巨珰。”清郭麟《淮阴岁除·咏压岁钱》诗:“红索青铜贯。”清顾禄《清嘉录·十二月·压岁钱压岁果子》:“长幼度岁,互以糕果朱提相赍献,谓之压岁盘。长者贻小儿,以来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徵。”在新的一年里,小小的橘子就成了人们的护身符。????其实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