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汉江的四维解读(代序).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汉江的四维解读(代序).PDF

代 序 001 文化汉江的四维解读 (代序) 戴承元 历史人文资源开发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谋崛 起,已成为经略一地甚至一国的常规思维。汉水文化是联接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 的纽带与桥梁。几千年来,汉水流域的人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为后世创造出 了丰富多彩、厚重博大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开发丰厚的汉水流域历史人文资源, 使汉水文化旅游成为生态富民、文化惠民的重要抓手,已被纳入汉江流域地方政 府的发展规划。2012年,陕西安康市提出了大汉江旅游的构想,并进行了论证 规划。2015年6月,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该规划将汉江生态 经济带定位为 “一极四带”,其中包含 “世界知名生态旅游带”。笔者作为从事汉 水文化研究的高校人文学者,围绕汉水文化旅游的路径拓展和内涵提升,提出打 造四种维度下的文化汉江构想,谨供讨论商榷。 一、诗化汉江 汉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水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 为南接荆楚、北连中原、西靠巴蜀的多种文化交融之地,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诗经》和 《楚辞》在此交相辉映。《诗经》《风》《雅》《颂》中都有涉及汉水流 域的诗篇,而尤以十五 “国风”中的 《周南》和 《召南》最为集中。《周南》《召 南》25篇,排在 《诗经》卷首,先儒以为 “正风”,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毛诗 序》云:“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 002 安康文存 (乙未卷) 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 之泽也。”孔颖达疏:“王道衰,诸侯有变风;王道盛,诸侯有正风。”[1]271 《毛 诗序》又云:“《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 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 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1]272朱熹在 《诗集传·序》中强调,“惟 《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 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2]161其在 《诗 集传·国风》中亦称:“旧说二南为正风,所以用之闺门乡党邦国而化天下也。十 三 《国》为变风,则亦领在乐官,以时存肄,备观省而存监戒耳,合之凡十五 [2]205 《国》云。” 朱熹明确指出,“二南”为 “正风”,其余十三 “国风”为 “变 风”。 《诗经》十五 “国风”以民歌为主,地域性非常明显,其所含地域是以黄河 中下游为主体,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跨汉水与淮河,南接长江荆楚之地。与其余 十三 “国风”不同,“二南”作为地域名,却并不以诸侯国国名命名,朱熹曾对 作为地域名的 “二南”作过具体解释: 周,国名。南,南方诸侯之国也。周国本在 《禹贡》雍州境内岐山之阳,后 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甫始居其地。传子王季历至孙文王昌,辟国寖广,于是徙都于 丰,而分岐周故地以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于是德化大成于内,而南方 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至子武王发,又迁于镐,遂克商而有 天下。武王崩,子成王诵立。周公相之,制作礼乐,乃采文王之世风化所及民俗 [2]215 之诗……杂以南国之诗,而谓之周南。言自天子之国而被于诸侯 。 清初著名学者王夫之进一步坐实了 《诗经》“二南”的地理坐标,他在 《诗 经稗疏》中云:“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各以其治登其国风。则周南者,周公所 治之南国;召南者,召公所治之南国也。……陕东所统之南国为周南,则今南 阳、襄、邓、承天、德安、光、黄、汝、颍是已。陕西所统之南国为召南,则今 汉中、商洛、兴安、郧、夔、顺庆、保宁是已。”[3] 余冠英先生也指出,《周南》《召南》都是 “南国”之风。《周南》11篇作 代 序 003 品,其传布地区包括今河南省洛阳以南及汉江流域;《召南》14篇作品,其传布 地区包括今陕西西南及汉水中上游一带。总之

文档评论(0)

zhongshanmen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