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 PAGE 76頁
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 PAGE 73頁
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原子結構和原子光譜
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尼爾斯.波耳(Niels Bohr,1885?1962),以表彰他在研究原子結構,特別是研究從原子發出的輻射所作的貢獻。
20世紀初物理學革命的重大結果之一就是建立了量子論。1900年普朗克為了克服古典理論解釋黑體輻射規律的困難,轉載入了能量子概念,為量子理論奠下了基石。隨後,愛因斯坦針對光電效應實驗與古典理論的矛盾,提出了光量子假說,並在固體比熱問題上成功地運用了能量子概念,為量子理論的發展打開了局面。光譜學在19世紀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繼巴耳末發現氫光譜的巴耳末公式之後,雷德堡和里茨先後提出了光譜系理論和組合原理(combinational principle),光譜的規律性明顯地帶來了發自原子內部的資訊。1897年,J.J.湯姆森根據陰極射線的實驗發現了電子,1911年拉塞福從?射線的大角度散射實驗的反常結果發現原子核。量子論、光譜系和原子核的發現這三條線索匯集到了一起,這就為把量子論運用於研究原子結構提供了理論和實驗的基礎。
1913年,尼爾斯.波耳在拉塞福有核模型的基礎上運用量子化概念,提出定態躍遷原子模型理論,對氫光譜的巴耳末系作出了滿意的解釋,這是原子理論和量子理論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尼爾斯.波耳1885年10月7日出生於哥本哈根。父親克利斯坦.波耳(Christian Bohr)是哥本哈根大學生理學教授,母親叫艾倫.亞德勒(Ellen Adler)。尼爾斯.波耳和他弟弟哈那德.波耳(Harald Bohr,後來是數學教授)在有利於發展他們才華的環境中長大。父親在尼爾斯.波耳上中學時就盡力啟發他對物理學的興趣。
尼爾斯.波耳於1903年通過加麥爾霍姆中學考試後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在大學裏他得到了一位極有獨到見解、造詣很深的物理學家克裏斯琴森(C. Christiansen)教授的指導。
尼爾斯.波耳在大學讀書時就獲得了哥本哈根科學院為獎勵有一定科學成果的人而頒發的獎金。他用振動射流方法對表面張力進行了實驗和理論上的研究。這項工作是在他父親的實驗室裏完成的,並獲得了金質獎章。研究成果發表在1908年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刊》上。尼爾斯.波耳於1909年獲物理學碩士學位,1911年獲博士學位。
尼爾斯.波耳是在作博士論文時接觸到量子論的。他的博士論文是用電子論解釋金屬特性。在這項工作中,尼爾斯.波耳第一次得到了普朗克關於輻射量子論的啟發,使他認識到在處理原子規模的系統時,古典理論往往會得到與實際不符的結論,有必要轉載入一個異於古典電磁理論概念的量,這個量就是普朗克常數。
1911年,尼爾斯.波耳到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西實驗室在J.J.湯姆森的指導下學習和工作,正好這時曼徹斯特大學的拉塞福發現了原子核。拉塞福原來也是卡文迪西實驗室的研究生。有一天,拉塞福回到卡文迪西實驗室,向研究人員報告自己的新發現,當時拉塞福還沒有明確地提出原子中心有核,只是根據α粒子大角度散射的實驗結果判定原子內部的正電荷必是集中在中心位置,否則就無法解釋比電子重數千倍的帶正電荷的α粒子為什麼會以很大的概率被原子反彈,拉塞福面臨的最大的困難是如果正電荷集中在原子中心,帶負電的電子為什麼還能穩定地呆在原子的外層,為什麼不會因為輻射能量而縮小軌道半徑?所以從古典理論來看,拉塞福的有核原子模型不符合古典理論的穩定性要求,或者說,這個模型在古典理論看來是站不住腳的。尼爾斯.波耳很有興趣地聽了拉塞福的報告,對拉塞福根據實驗結果大膽地作出原子有核的決斷深表欽佩,也很瞭解拉塞福困難的處境,於是向拉塞福表示希望到拉塞福所在的曼徹斯特大學當訪問學者。拉塞福欣然同意。幾個月後,尼爾斯.波耳到拉塞福的實驗室工作了四個月,其時正值拉塞福組織大家對有核原子模型理論進行檢驗。尼爾斯.波耳參加了α射線散射的實驗工作,幫助他們整理數據和撰寫論文。尼爾斯.波耳就這樣在關鍵的時刻參加到拉塞福的工作之中,成為這個集體的理論核心人物。尼爾斯.波耳堅信拉塞福的有核原子模型是符合客觀事實的,也很瞭解他的理論所面臨的困難,認為要解決原子的穩定性問題,唯有靠量子假說,也就是說,要描述原子現象,就必須對古典概念進行一番徹底的改造。最初的工作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尼爾斯.波耳在論證α射線散射時確定氫原子是最簡單的原子,只有一個電子,是最佳的研究物件。這為以後的研究打開了通向成功的大門。
1912年底,尼爾斯.波耳已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0kV室内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技术研究钱银其常州电力设计研究院.doc
- 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doc
- 2003年申报湖北建筑结构优质工程台帐.doc
- 2004年小麦供求及价格走势分析.doc
- 2005年嘉应学院重点项目立项资助一览表.doc
- 2006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预通知.doc
- 2007中国国际五金展.doc
-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早熟组品种.doc
- 2007年考研高等代数大纲硕士.doc
- 2008—2009学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非毕业班各.doc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