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4.6 绿化开放空间 园区规划将绿化体系融于到园区内不同功能团中,通过中央绿芯、庭院绿核和开放广场的引入,将区内不同建筑进行空间上的不同划分,形成不同层次的绿地空间,打造空间上绿化系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格局。 4.7 广场开放空间 园区内广场是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设置北部入口广场、南部入口广场、中央创智广场,以及其他公共开放空间,满足园区及城市内各种商务交流、休闲娱乐等活动对开放空间的需求。综合打造园区内的开放空间网络。 4.8 建筑界面 建筑界面是塑造园区空间的重要载体,是直观表达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形象与风貌的窗口。通过对园区“内”“外”建筑界面的划分形成不同层次:“外”界面规则充满韵律感,体现园区整体城市意象,“内”界面活泼丰富,体现人性化的趣味空间。通过不同含义的空间界面组合,打造园区独一无二、富有现代感的建筑空间。 4.9 景观视线 园区内空间视线立足从区内整体空间形态及景观视廊为出发,综合考虑园区内不同功能性质的建筑、区内主要东西向景观廊道及南北向主体功能轴,形成以景观主脊为纽带,组织景观核心、绿芯、门户景观,形成有序的园区内空间通廊,达到园区内视线通廊的有机联系。 4.10 景观环境意象 注意园区内景观及绿化环境设计,使之符合电子高新科技产业的形象需求;努力营造高雅、舒适、精致、严谨、有科技内涵和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按区、按组设置标志小品,在建筑四周留出大片绿茵,以保证环境的清洁和美观。 4.11 开发时序 园区整体开发时序结合各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链进行,一期主要沿正扬路开发,树立良好的园区形象。二期开发主要沿南北向主体功能轴和东西向景观廊道开发,形成园区内部综合品质的提高。三期开发主要为解决园区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新兴产业的升级,实现动态开发、有力调控的局面。 4.12 沿街立面图 规划三路立面图 正扬路立面图 类别 单位 数值 电子孵化器建筑面积 平方米 77289.6 加工生产建筑面积 平方米 14911.8 综合服务建筑面积 平方米 4037.9 办公建筑面积 平方米 11962.8 研发建筑面积 平方米 2510 商务中心建筑面积 平方米 2066.4 展示建筑面积 平方米 7586.1 会议建筑面积 平方米 2203.6 建筑面积合计 平方米 122568.2 容积率 —— 2.1 建筑密度 % 28.3 绿化率 % 30.1 停车位(含地下) 个 375 名称 面积(公顷) 办公研发用地 0.587 商务展示用地 0.662 综合服务用地 0.4947 会议展示用地 0.2346 研发服务用地 0.6078 体育公园用地 0.8557 防护绿地 0.3695 产业孵化 0.965 园区道路用地 0.3561 广场 0.6008 停车场 0.1039 合计 5.837 技术经济指标 Chapter five 5.1 建筑方案设计构思 整个园区的建筑方案设计构思均为体现本园区“国内一流,创业天堂”的设计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电子工业园区的经验,科学合理的进行各功能区的布局划分,力争使园区成为“国内一流”的工业园区。建筑总体构思及风格符合当下的前沿潮流,同时注重环保节能低碳的要求,土地利用做到节约高效。建筑立面设计中要求体现电子科技文化的科技美学特点,建筑高度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变化,并且满足科学、合理、经济、美观的要求;建筑意向设计体现地域特色,并与园区内外环境相协调。 5.1.1 模块化的功能分区 按照设计要求,通过将功能模块化来指导我们的设计。通过研究推敲,将地块划分为五个功能分区------------加工生产区,产业孵化区,商务展示区,办公研发区,综合服务区。各个分区做到分区鲜明,同时又加以控制,使之不会出现建筑空间和形态上的割裂。模块化的设计理念让各个分区做到了差异性的统一。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相融相生。 商务展示区 办公研发区 景观 服务设施 加工生产区 综合服务区 产业孵化区 模块化的切割 演绎 变形 5.1.2 统一的建筑形态 整个园区在分区鲜明,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建筑形态做到了高度的统一。基于对于设计对象----电子科技--的研究,我们获得了灵感。电子科技中蕴含了科技美学的要素,这种美学要素特点通过变形,拓扑关系的转换,在建筑的立面上得以表现,统一着园区中间的 各种建筑要素,不仅仅是建筑上面,在环境景观中亦有体现。这些方法可以达到统一形态的目的。同时各个建筑的本身的体块特点,又使得建筑有了差异性和可辨别性。这种统一和差异的结合让整个设计有了灵气。同时电子科技美学的体现让设计更加贴近设计主题,并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惠民古城控规说明书0806.doc
- 安徽珠宝创意产业园20131209.pdf
- 绿地盐城环保产业园2011 12.pdf
- 南京中航艺术中心概念设计.pptx
- 宁波市科技园区分区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pdf
- 天津市团泊新城西区规划.pdf
- 鄞州动漫产业园.pdf
- 职教城成果汇报.ppt
- 剧本杀行业2025年西北区域市场差异化品牌推广策略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与行业人才需求对接报告.docx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