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 马湖蕊贾云(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昆明650021) 【中图分类号】R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2) 7-0005-02 现代临床证明,约有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有关,有学者统计, 因情绪不好而致病占74%?76%;前苏联外科专家皮罗戈夫观察到,“胜利者的 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快,愈合得好”。这都说明情绪因素在疾病的发牛、 发展及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情志致病自古以来已为世人所公认,社会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生 存环境的复杂化,往往会程度不等地引起人们的心理失衡,促发心身疾病。因此, 现代牛活中情绪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情志病概念 情志病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情志因素起主要作用的一 类疾病,包括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疾病、神经疾病及一切功能性疾病。情 志,是“七情”与“五志”的合称。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情志反应,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情志活动, 不会致病。但当人受到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并超过了人体自身的生理 调节范围与耐受能力,造成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牛。 中医理论认为“哀乐失时,殃咎感至”。说明人体情绪因素与疾病的形成、发展、 趋变、转归有着相关联系。 中医学认为七情情志活动和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在五行学说中,乂将七 情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把悲和惊分别隶属于忧和恐),分属于五 脏,并指IB: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 在志为恐”。 2情志致病的特点 七情致病,主要是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而发病。 2.1直接伤及内脏 不同的情志活动与五脏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情志活动的发生以五脏 精气为基础,不同的情志变化也必将影响与其相应的脏腑。 2.1.1喜伤心。心神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喜为心之志, 就是说心理活动与情志中的“喜”有关。适度的“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人气 和志达,心情舒畅,有益身心健康。但若大喜过度则心气涣散,神不守舍,伤神 耗血,不能主血,可引起心神不安、神志恍惚、夜卧不宁、心悸怔忡、神志狂乱 等症。 2.1.2怒伤肝。肝为刚脏,喜条达,主疏泄。怒为肝之志,适度的怒气 外泄,有利于肝胆之气疏泄,使人体之气升降出入和畅有序,有益健康。若怒不 泄,气机不畅,肝气郁滞,就会出现胸胁胀满、妇女经行不畅、少腹胀痛等症, 若大动肝火,疏泄太过,则肝气上逆,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等症,暴怒动气 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可引起吐血、咯血,甚则晕厥仆倒。 2.1.3悲(忧)伤肺。悲忧在程度上虽有不同,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的 影响大体相同,故在五志中同属肺之志。悲伤和忧愁都是不良情绪反应,但适度 时也可以抒发人的感情,如大哭一场能缓解一定的精神痛苦,但悲忧太过,持续 时间太长,则会使人体之气不断损耗,肺主一身之气,故气耗则肺伤。遇事而忧, 忧伤肺,其气聚。如大地震灾难失去亲人的打击,惨烈场面的视觉冲击,都会直 接或间接地导致人们的忧郁烦躁,心境凄凉,情绪低落,不思饮食,心烦难眠等 症。 2.1.4思伤脾。思,即思考、思虑,是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 “脾藏意”,而主思虑,正常的思考并不会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但思虑 过度,所思不遂,则可使人体之气郁结,气机升降失常,可见头目眩晕,皖腹胀 闷,厌食,呃逆,不思饮食,其至绝谷而亡。 2.1.5 ? (惊)伤肾。惊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恐与惊 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俗称胆怯。惊恐属肾,为肾 之志。惊恐的刺激可使人体气机紊乱。人在惊恐状态下,上焦气机闭塞不畅,人 体之气迫于下焦,则下焦胀满,甚至遗尿。人们突受恐吓,惊吓,可见小便失禁、 心神不定,惊惶失措,甚则昏厥或死亡。 2.2影响脏腑气机 《素问middot;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所谓“怒则气上”是指过于愤怒,可使肝气的疏泄 功能失常,横逆上冲,其则血随气逆,易使自身性情冲动无度,牢骚频发,烦躁 加剧,易引发心动过速,血液循环加快,往往易发生晕厥;所谓“喜则气缓”, 是指过度的喜笑,可使心气涣散,精神不能集中,极易使机体交感神经系统超度 兴奋,岀现幻视幻听,导致心悸失眠;所谓“悲则气消”,是指过度的悲哀,伤 心凄凉情绪的反应。可使意志消沉,肺气耗伤,系大失所望,悲痛欲绝,实质上 是等于自身心理上慢性自杀的精神上的自我摧残;所谓“恐则气下”,是指过于 恐怖,可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二便失禁,即恐惧心理在异常情况下的应激反 应;所谓“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则心中动荡不安,神无归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