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主讲人:卢志鸿 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学院 Email: xmw@ zhihonglu2002@ Phone: (010H) 教材介绍:《英语视听说教程》 合作者介绍、编写理念、 教材特色、教材结构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授课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集师生互动、 同伴互动、自主操练听说技能为一体 教学体会及科研参考建议 现代高等教育中,外语教育的新角色 知识: 扎实,宽广,复合型人才 能力: 驾驭知识,解决问题,创新 素质: 道德品质,文化,心理 问题与对策 每单元结构 谢谢! * * 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研修班 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研修班 合作者介绍:Loren Steele and Joel Lintner 合作者介绍:Loren Steele and Joel Lintner 教材介绍:《英语视听说教程》 人才培养改革所基于的基本理念: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指导原则和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强调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理念:引自石坚教授的报告 教育理念:引自石坚教授的报告 教材编写理念 什么是语言交际能力? 什么是语言能力? 教材编写理念 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问题:你认为在视听说课上老师的作用主要为: 0.51 1.75 2.8 其他: 30.92 35.09 44.6 多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47.93 61.40 47.3 多组织学生间的互动活动 23.19 35.09 21.6 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非内容 20.61 31.58 21.6 重在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少讲课 51.03 70.18 75.7 多讲背景文化,少讲语言知识 10.30 12.28 14.9 教书育人与传授语言知识 百分比 04级 百分比 03级 百分比 02级 调查结果 选项 教材介绍:《英语视听说教程》 教材特色: 视角独特、场景真实、聚焦文化、 听说结合、光盘互动 人文素质教育 教材介绍:《英语视听说教程》 教材结构: 《英语视听说教程》内容 教材介绍:《英语视听说教程》 北京邮电大学-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教学44332制, 两大模块、三个阶段 各院系的专业英语课程, 如:通信英语、计算机英语等;公选、辅修课程,如:高级英语,高级翻译,口译,英美文学选读,英美电影欣赏,西方文化,法语,日语等。 34学时、大班讲座: 科普文献阅读与翻译 34学时 小班授课: 情景英语视听说 高级口语 写作 大学英语(1) 68 大学英语(2) 68 大学英语(3) 51 大学英语(4) 51 大学英语(5) 51 (快班) 大学英语专业阶段(大四专业英语技课) 大学英语提高阶段 (大三应用技能课)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一、二年级) 专业英语课程 大 学 英 语 课 程 课下:学生自主学习 课上:教师组织教学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授课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集师生互动、同伴互动、自主操练听说技能为一体”的互动式授课模式,该模式下最有效的互动形式是具有合作学习性质的分组活动,尤其是“四、五人的小组讨论”和“二人一组的会话练习” 互动 教学环境 8个数字化网络 语言实验室 (576座)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 普通语言实验室 role play pair/team work group discussion debate in group class discussion voiceover presentation 学生交际能力的训练形式: 课下 课上 视听说课程授课模式 课堂活动调查 授课效果 学生意见反馈 成绩考核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授课方法建议 role play pair/team work group discussion (3-5); debate in group (5-7); class discussion voiceover presentation 实例说明 教学体会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引导教学的教学科研良性循环??教学实践? 教材编写?投入使用?实践中研究?完善教材?教学中再实践、再研究。 教师素质的全面自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