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陆-陆碰撞与前陆盆地的形成 陆-陆碰撞与前陆盆地的形成 陆 陆 碰 撞 洋 陆 碰 撞 洋 洋 碰 撞 环太平洋型造山带 特提斯型造山带 周缘前陆盆地 弧后前陆盆地 陆缘前陆盆地包括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 其发展演化均与碰撞造山带有关 前陆盆地 褶皱冲断层带 消减带杂岩体 岩基带 洋壳 陆壳 周缘前陆盆地与被动大陆边缘的发育有关 构造上位于碰撞造山带缝合线附近 花岗岩岩基和火山岩带位于缝合带的外侧,远离周缘前陆盆地 (据Dickinson,1976) 前陆盆地 缝合带 花岗岩带和火山岩带 阿科马盆地 奥契塔山 萨宾隆起 N S 阿科马盆地的发展演化(据Houseknecht,1986) a.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b.晚寒武世-早密西西比纪;c.早密西西比纪-早阿托卡期; d.中阿托卡期;e.晚阿托卡期-得斯莫尼期 周缘前陆盆地发展演化:①裂谷型被动边缘阶段 ②早期深水复理石阶段 ③晚期陆源碎屑磨拉石阶段等 消减带杂岩体 岛弧海沟间隙 岩基带 褶皱冲断层带 洋壳 弧后前陆盆地 弧后前陆盆地与主动大陆边缘沟-弧-盆体系的发育有关 构造上位于岛弧造山带岩浆弧的后面 蛇绿岩消减杂岩体位于岩浆弧的外侧,远离弧后前陆盆地 (据Dickinson,1976) 前陆盆地 花岗岩带和火山岩带 缝合带 缝合带 前陆盆地 褶皱冲断层带 消减带杂岩体 岩基带 洋壳 陆壳 前陆盆地 缝合带 花岗岩带和火山岩带 过渡壳 洋壳 大陆壳 张裂边缘棱柱体 平均海平面 残余洋盆 海沟 消 减 带 弧 前 盆 地 火 山 弧 前 陆 褶 皱 冲 断 带 弧后前陆盆地 大陆壳 前陆褶皱-冲断带 周缘前陆盆地 破裂前陆盆地 前陆褶皱-冲断带 地壳缝合线 碰撞造山带 (a ) (b) (c ) 弧岛海沟系 前陆盆地演化示意图(据Dickinson,1974) 在前陆盆地的成因研究中,Dickinson (1976)提出了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和破裂前陆盆地的划分方案并得到广泛应用 7、上部淡水磨拉石,是使NAFB最后充填消亡的粗的陆相碎屑沉积; 6、上部海相磨拉石,代表浅海和海湾、河口湾沉积体系; 二、前陆盆地的演化与地层层序 瑞士的北亚宁前陆盆地(NAFB)的实例说明前陆盆地地层变化 的总体特征自上而下包括七个地层单元 5、下部淡水磨拉石,NAFB第一期河流、湖泊沉积; 4、下部海相磨拉石,从陆架搬运到滨岸的沉积; 3、北Helvetic地层代表的由活动造山带泻入的浊流沉积体系; 2、货币虫灰岩和抱球虫灰岩地层代表的前陆盆地的水侵; 1、前陆岩石圈抬升引起的基底不整合。 另一方面,前陆盆地的前身是残留洋盆(对于周缘前陆盆地而言),更早的前身是被动大陆边缘和裂陷盆地(两种前陆盆地的前身或许都经历了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 典型前陆盆地演化与沉积特征 海相沉积在前陆盆地演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Dickinson和Suczek(1979)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碎屑物源区类型与盆地类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根据构造背景把物源区分为三大类九种类型: 三、前陆盆地沉积充填与物源区的剥蚀 Dickinson和Suczek(1979)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碎屑物源区类型与盆地类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根据构造背景把物源区分为三大类九种类型: 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一些基本规律: (1)来源于克拉通地区的碎屑,石英含量非常高,岩屑非常少。 (2)来源于岩浆弧的砂岩是典型的不成熟砂岩,砂岩中岩屑含量很高。 (3)再旋回(或旋回性)造山带供给的碎屑以丰富的石英和沉积岩—变质火山岩的岩屑碎块为特征。 再旋回造山带 大陆和 再旋回造山带 另一类是与弧后造山作用有关、位于陆缘岩浆弧后的沉积盆地,称为弧后前陆盆地或退弧盆地,如北美西部大陆边缘的科迪勒拉山脉东侧山前地带的一些盆地。当发育有弧后前陆盆地的大陆板块与另一个大陆板块碰撞后周缘前陆盆地与弧后前陆盆地可以分别位于造山带(缝合带)的两侧 弧后前陆盆地 B型俯冲作用之后 还有一些与造山带不相邻,但也是大陆地壳压陷—挠曲作用形成的盆地,称为“挠曲类前陆盆地”或“类前陆盆地”。这种盆地属于克拉通内部的压陷(挠曲)盆地。三种构造背景 a、前陆地区的基底拆离(或基底滑移)作用以及伴生的基底卷入式冲断层系统的构造负荷作用,使下盘系统形成压陷(挠曲)盆地;b、由于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进一步受挤压隆升造成的构造负荷作用,使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外测(向克拉通方向)凹陷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压陷(挠曲)盆地,这种盆地也被称为“破裂前陆盆地”;c、早期的克拉通边缘的夭折裂谷在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演化成为拗拉槽,由于拗拉槽层序的构造反转形成褶皱—冲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