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专升本考试资料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1..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管理的两重性: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管理又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使得管理环境,目的以及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5.掌握管理两重性的重要意义:1)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提高各级主观人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3)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 6.管理学的特点: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主体是管理者3)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4)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7.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1.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a.生产力方面,b,生产关系方面。C,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于演变过程。3.着重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职能,要素,基本原理,方法,技术,阻碍以及如何客服阻碍 第二章 1.霍桑试验及其结论(人际关系学说):1)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器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2)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b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c新型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达到提高经济效率。 2. 管理理论丛林: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经验(案例)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沟通中心学派,数学(管理科学)学派。 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户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4.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户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5.管理运动:⑴1911年东方铁路公司提高票价的意见听证会和1912年美国国会为泰罗举行的听证会;⑵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改组;⑶梅约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试验 6.管理学发展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泰罗科管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这一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时间,主要执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3)管理理论丛林;在此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该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4)战略管理;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激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5)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由此日本企业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被推广和学习,持续改进等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6)学习型组织理论 第四章 1.计划工作: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计划工作性质: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效率性5)创造性 3.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计划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选择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订辅助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4.计划工作的原理:一、限定因素原理。 所谓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在其他因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改变这些因素,就可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又被形象地称作“木桶原理”。二、许诺原理: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一原理涉及计划期限问题。三、灵活性原理。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于未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