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路基工程
PAGE
PAGE 91
路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DK1794+957~DK1804+577.78)
一、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XX至XX客运专线XX至XX段站前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图纸、答疑书及补遗书等。
(2)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3)联合体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4)《XX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6)《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8)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9)铁路工程技术规范及国家行业标准、规则、规程。
(10)《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11)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2)设计速度目标值:基础设施350km/h
(3)正线数目:双线
(4)正线线间距:5m
(5)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9000m,困难地段7000m
(6)最大坡度:一般地段12‰,困难地段不超过20‰
(7)机车类型:电动车组
(8)到发线有效长:700m
(9)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
(10)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
(11)轨道类型:无碴轨道
三、编制原则
(1)紧紧围绕以建成“三个一流”示范线,建成客运专线标志性工程为目标。
(2)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3)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的原则。
(4)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则。
(5)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6)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7)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8)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四、编制范围
第4标段 (XXTJⅣ)范围内DK1794+957~DK1804+577.78段,线路全长9.62km,管段内的所有路基土石方、防护工程、排水工程施工任务。路基全长3994.41米。
五、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1、地形地貌
黄塘~丹水岭(DK1794+563~DK1804+577.78段)主要为可溶岩剥蚀,溶蚀低缓丘陵区。残坡积红粘土厚度较大,多呈残丘地貌,丘顶多呈浑圆状,丘坡平缓,相对高差一般为20~100m。
DK1794+957~DK1804+577.78段路基穿越的地形以丘陵为主,挖方量大于填方量,弃方数量大,对沿线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大,必须采取足够的工程措施。
2、特殊地质及不良地质
不良地质类型有:岩溶、采空区、危岩落石、堆积体、滑坡等。
2.1岩溶
溶岩是本段最主要的不良地质问题之一,大多为中等~强烈发育,岩溶洼地、地下暗河、岩溶大泉等十分发育。部分工点岩溶溶洞呈串珠状且发育极不均匀,工程地质、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差,对线路影响相对较大。
2.2危岩落石
零星分布在软硬岩互(夹)层地层出露地段,山坡上的散落的块石极易松动形成落石,危及线路行车安全,应清除表面松动的大块石,对不易清除者应采取加固措施,同时应采取防落石措施。
郴州地区多处出现由石炭系壶天群或泥盆系锡矿山组灰岩构成的陡坡,基岩裸露,受构造切割,发育微张或宽张节理裂隙,加之溶蚀作用,易受风化剥落,形成危岩或落石。
2.3风化剥落、坍塌及顺层
由于山势较高、构造发育、岩体破碎,受断层带、岩层接触带及破碎岩体软弱结构面组合等,切坡后斜坡在水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极易产生边坡失稳,沿线软岩变形、顺层问题及二迭系与石岩系软硬岩(夹) 互层高边坡问题尤其突出,工程地质条件差,隧道通过易产生围岩变形及塌顶等危害,需加强衬砌,路基通过边坡稳定性差,应尽降低边坡高,并加强支护措施,部分地段需采取边坡监测措施。
2.4软土及松软土
主要是河流冲洪积相、洪坡积谷地相、湖相沉积,多属零星分布,厚度一般<10m。由于该地层强底低,属中等~高压缩性土,须进行地基加强或者穿越该地层采用桩基础。
3、水文地质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红层裂隙孔隙—溶洞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含碎屑岩类、岩浆岩类、变质岩类等)四大类。
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含水岩组由二迭系下统、泥盆系、石炭系等碳酸盐岩组成。岩溶水多以地下暗河、岩溶泉排泄出地表,其补、径、排特点是:补给区范围与地下水系统分布范围基本一致,水平径流带与垂向径流带并行,地下水具有系统复杂、水位变化大、径流速度和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极大、有基本集中的排泄带的特点。一般裸露型岩溶区,地下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