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武汉文化与码头文化 武汉依水而建,依水而兴。提及武汉,外地人往往称之为码头城市。武汉水多码头多,尤其是汉口,历史上码头林立且水运经济支撑的商贸极其发达,成为全国性的商贸中心。汉口码头的兴衰沉浮,实际上就是一部大武汉经济发展的缩影。 武汉文化最鲜明的特色是码头文化,码头性格铸就了武汉的繁荣,形成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特征,从而影响整个城市的文化气质。武汉码头文化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荆楚文化的特质,又烙印着近代西洋文化的痕迹。 二、武汉码头的历史--土码头 武汉最早码头,可以上推到黄陂盘龙城。南北朝时,江北汉阳的却月城,江南武昌的黄鹄山城,都是码头所在。 ——如今可考最早码头为始建于清乾隆元年的天宝巷码头。后陆续修建了杨家河、老水巷、兴茂巷、彭家巷、大王庙、五显庙、沈家庙、关圣祠、接驾嘴、龙王庙等码头。这些早期的码头,都沿汉水自上而下逐步修建; ——道光三十年,汉口著名的有八大码头:艾家嘴、关圣祠、五圣庙、接驾嘴、大码头、四官殿和花楼等等; ——到同治七年( 1868年),汉口汉水沿岸到龙王庙有码头35个,长江沿岸从龙王庙到江汉关,有16个; ——1928 年,有专用码头 25个,一直延伸到皇经堂、古茶庵一带,这些都是水码头中的土码头。 二、武汉码头的历史--洋码头 ——近代汉口开埠后,西方殖民者开始沿长江江岸修建码头、仓库、建立租界。外国商人陆续来汉办工厂开洋行,从事贸易,利用内河轮船运输,陆续沿长江岸建筑近代轮运码头和仓库货栈。 ——1910年,汉口有大小洋码头74个。 ——1926 年,大大小小洋码头有87个,从江汉关一直延伸到丹水池、谌家矶一带。 ——1937年抗战前夕,汉口长江沿岸有外国现代大码头36座,其中轮船公司有20座,工厂商号15座,机关1座。 ——解放前夕,武汉有水码头243个,陆码头220个,码头工人5万左右. 四、武汉码头文化的特质 码头文化的内在本质是商业文化,商品在物流过程中形成码头,资源与产品都通过码头而实行其价值转换。 1 物质表现 码头码头作为物质形态表现的是不可忘却的文化符号。码头的繁荣也刺激了会馆、生意场、茶馆、庙会等文化场所的兴起,诞生出武汉独有的码头文化,从而影响整个城市的文化气质。比如汉正街、江汉路等的兴起。 2 文化表现 码头文化因水而兴,因商而盛是码头文化的典型特征。码头文化赋予武汉人更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更多的危机意识和较强的求生意志和更多的自由精神和适应能力。但是码头文化也造就了武汉人爱 “ 赌狠” 。过去的码头是要争的、要打的,有了一个码头,就有了经济的增长点。 五、武汉沿江大道码头调研情况 通过对沿江大道的集家嘴、龙王庙、王家巷、港十五、港十六、港十七、武汉关、苗家、武汉港、粤汉、汉口江滩等码头的调研发现这些码头目前为止仍在继续使用但其用途远远不及历史描述。这些码头基本上分为货运、客运、观光、维修四类码头。其中龙王庙与武汉关码头属于客运码头,港十七属于货运码头。其他码头虽有船只停靠但基本上没有发挥其码头应用的功能,有些只不过是一个停靠港口而已。 各个码头缺乏对码头文化景观的保护,除龙王庙码头、汉口江滩有些历史码头痕迹外,其他的都是现代码头的神采,尽管已经比较没落。 六、武汉码头文化保护--江滩码头文化广场 码头文化广场属于汉口江滩公园二期工程,位于粤汉码头到二曜路段,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由浮雕园、水手广场、楔形草坪、科普长廊及游船码头构成,重点展示老汉口商埠历史文化,开展江上游船等旅游活动。 浮雕园:占地约1500平方米,18面浮雕一组组的圆雕,无声地叙述着武汉这座与水亲密相间的城市发展历程。 水手广场:面积为1200平方米,主景是旱石溪环绕的木甲板,四周树木掩映,站在广场中央,耳边仿佛又响起水手的歌声。 游船码头:主体建筑仿船形,全长76.73米,共两层高8.4米,总建面1679平方米。近旁有一方塔作为标志物,高11米,由过街天桥与码头建筑连接。 码头文化广场--浮雕园 码头文化广场--水手广场 码头文化广场---游船码头 七、码头文化保护的缺失--码头文化广场 1 缺乏地域特色 在景观设计上虽然体现了码头文化的思想,但是缺乏武汉的本土特色,不能形成代表武汉的地域文化。 2 缺乏教育功能 码头文化广场的景观小品更多的只是观赏用,似乎很少有人追寻其历史,缺乏必要的文史说明。 3 缺乏历史文脉 仅仅靠码头文化广场一处现代制作的记忆是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