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 史传人物;目标·重点
1.理解文意,归纳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
2.分析文中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和对比等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品味文本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坚贞气节和爱国情操。;栏目索引;(8)汤镬( )
(9)栘中厩监( )
(10)数通使( )
(11)相窥观( )
(12)丈人行( )
(13)遗单于( )
(14)没胡中( );;;;;;;;;;;;;;品读感悟;答案 缘由:
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第1段)
遭遇:
虞常谋反,牵涉苏武。(第2、3段)
卫律逼降,苏武不屈。(第4、5段)
流放北海,杖节牧羊。(第6段)
李陵劝降,完全失败。(第7、8段)
结局:
历尽磨难,终归汉朝。(第9、10段);;答案 具体描写到的匈奴招降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为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
第二次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之备受饥寒,接着又把他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去牧羊。苏武手握汉节——国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这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
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苏武与李陵的对答针锋相对,波澜起伏。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同郡人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3.相关知识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载了西汉共229年的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答案 (1)典型环境及细节描写。
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李陵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在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是典型环境。细节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息,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4)对人物语言的逼真叙写。
出场人物的语言基本上做到了毕肖其人,而且随着环境、情势的不同,人物的口气也在发生变化,这特别表现在两次劝降的描写上。面对自己所憎恨的卫律的无耻劝降,苏武的回答义正词严;而面对故友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却变得诚恳委婉,柔中有刚。
同是劝降,卫律的语言粗俗而直露,李陵的劝降却是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娓娓动听。李陵劝降时层层紧逼,从声名存没、家庭安危、人生苦乐到皇帝恩宠,一一加以否定,与卫律形成鲜明的对比。;;答案 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协助虞常而导致祸及国家,一旦自己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
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引刀自刺,一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②《苏武传》中塑造的苏武这个形象是成功的,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爱国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伟大的民族气节。但我们对他生活中别的侧面不是很了解。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现的是他自己归国后不忘故友,因为在李陵劝降苏武时,苏武看到李陵尚存爱国之心,而李陵自己也曾说“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所以苏武归国后希望能帮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课《窦娥冤》导学(附答案).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课《雷雨》导学(附答案).ppt
-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附答案).ppt
-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12课苏武传(附答案).ppt
-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13课张衡传(附答案).ppt
-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附录一表达交流(附答案).ppt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11廉颇蔺相如列传(附答案).pptx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12苏武传(附答案).pptx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13张衡传(附答案).pptx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0课 短文三篇(附答案).ppt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附答案).pptx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 第3课 哈姆莱特(附答案).pptx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苏武传(附答案).doc
-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附答案).ppt
-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附答案).ppt
-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柳永词两首(附答案).ppt
-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附答案).ppt
-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拿来主义(附答案).ppt
-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附答案).ppt
-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短文三篇(附答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