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拿手法学 上篇 基础篇 第一节 手法与推拿流派 推拿流派具有共同特点: 一、有较长的发展史,并在一定的地域内流传盛行; 二、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尤其擅长的主治范围; 三、每一种推拿流派各有主治手法或流派手法,并有几种或几十种辅助手法及一套独特的功法,作为医生的专业训练基础与对患者的辅助医疗手段。而且手法术式和治疗风格上带有明显地域特点和人情色彩。 北方推拿流派特点:明快刚健; 南方推拿流派特点:细腻柔和; 中医主要推拿流派有: 一指禅推拿、扌衮法推拿、内功推拿、点穴推拿、整骨推拿、外伤按摩疗法、按摩疗法、小儿推拿、脏腑经络推拿、保健推拿、养生推拿、胃病推拿、捏筋拍打法、指压推拿、指针疗法、捏脊疗法、自我推拿、膏摩疗法、动功按摩、运动按摩、美容按摩、经外奇穴推拿、子午流注推拿、经穴推拿、窍穴奇术推拿等。 一、一指禅推拿 1.南派手法:清朝以来,流传盛行于江南; 2.理论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四诊八纲为诊治手 段,强调审证求因与辩证论治; 3.包括手法:一指禅推法为主治手法; 其他手法:拿、按 、摩、搓、缠、揉、摇、抖; 4.手法要求:柔和渗透、柔中寓刚、刚柔相济,柔为贵; 5.治疗原则:循经络、推穴道; 6.适应症广泛; 7.训练要求:先练外壮功易筋经,再米袋上练习。 二、扌衮法推拿 1.形成时间:20世纪40年代在一指禅推拿基础上形成。 2.理论基础:中医经络学说和西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3.包括手法:扌衮法为主治手法; 其他手法:拿、按、搓、揉、摇、捻等; 4.手法要求:施术时配合肢体被动运动,术后还应指导患 者进行自主性运动; 5.临诊原则:循经走穴、运动关节、矫正畸形、理顺肌 肉、按抚神经; 6.特点:柔和的节律性刺激,施术面积大、作用力强; 7.适应症:治疗运动、神经系统疾病效果显著;保健; 三、内功推拿 1.含义:以掌推法(包括平推法、大鱼际推法、小鱼际 推法)为主要治疗手法的一种推拿流派; 2.流传地点:山东为主的北方地区; 3.手法要求:施术者有坚实的少林内功基础,施术时 要运功于内,发力于外,手法要刚劲有力,刚中含柔, 阴阳有序、温力并行; 4.理论指导:中医理论为指导; 5.治疗要求:强调整体观念、遵循扶正祛邪、正邪兼 顾原则,注重外治内练; 6.适应症:内科虚劳杂病、骨伤科病症、妇人经带; 四、指压推拿 1.含义:又称点穴推拿或指针疗法,主要用按法、点 法、按揉法或掐法在人体经络穴位上操作以防治疾病的 一种推拿疗法。 2.基本手法:按压法与按点法; 3.操作要求:用手指指端按压穴位,可以按而静止不 动,也可左右拨动、按而轻轻揉动、按而微微颤动、按而 滑行移动按而起伏用力; 4.操作部位:经络、腧穴、阿是穴、压痛点等。 5.手法特点:综合了针刺与推拿治疗原理,感应强、作 用快、安全舒适、损伤小; 五、点穴推拿 1.含义:由中国传统武术中点穴、打穴、拿穴、踢穴和 解穴等动作演化而来的一种推拿流派。 2.主治手法:击点法; 3.操作要求:以点、拍、打、捶为基本形式,施术风格 峻猛刚健、捷速强劲,施术时要求术者有较强的指力、臂 力与全身的支持力; 4.操作部位:腧穴; 5.手法特点:既是一种击技的进攻手段,又是一种治疗 损伤的方法; 6.适应症:各种瘫痪、麻痹、风湿顽痹效果显著; 六、踩跷法 1.含义:又称脚踩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用足尖、足掌或足跟在人体体表的不同部位、穴位及经络 外行刺激线上,运用点、揉、推、搓等众多规范技巧的脚 法,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与治疗疾病等多种功效的一种传 统医疗方法。 2.特点:脚法为主,手法为辅,可以手脚并用,互补不 足。比手法省力,但灵活性比手较差。作用力渗透重实, 刚中含柔; 3.适应症:腰背臀部疾病,保健按摩、疾病防治。 第二节 手法与施术原则 一、明确诊断:辩证、辨病,掌握禁忌症和适应症; 二、辩证施治:中医理论为指导,辩证论治; 三、补虚泻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四、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 1.因人制宜: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 特点、痛阈值大小; 2.因病制宜:根据病情辨病辩证选择手法; 3.因时制宜:时间和季节因素; 4.因地制宜:地域差别因素; 第三节 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术者须知 1.事先解释 2.集中精力 3.体位舒适 4.手法准确 5.善用左手 6.力量适当 7.治疗有序 8.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