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货膨胀周期及分析 (1978-2009) 制作人:梁婧远 定义 观点一:通货膨胀是实现超额需求的一个条件,此时“有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观点二:通货膨胀是货币存量或货币收入的上升,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 观点三:通货膨胀是带有附加特征或条件的价格上升:它是非完全预期的;它(通过成本增加)导致价格进一步上升;它不增加实际产出;它比某 一安全速度更快;它来自“货币方面” 观点四:通货膨胀是货币外部价值的下降,这由汇率黄金价格来度量,或由黄金及在官方汇率下对外汇的超额需求来表明 1、1978-1982年 背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初期,国家的工作重心刚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面,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投资规模有所增加、财政支出加大等导致较高的财政赤字。 原因:1、投资过热 2、比例失调 3、消费支出增加 4、财政赤字 措施:1、压缩基本建设投资 2、收缩银根 3、控制物价 2、1982-1984年 特点:时间跨度相对较短,且峰值不高 。 背景:,在1982-1983年期间,中国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投资进程加快。 原因:1、在延续1980年的改革氛围下 ,投资进程加快,市场形势繁荣兴旺。 2、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能源和部分原材料供应不足,交通运输仍然紧张,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中经济效益差等 3. 1984-1986年 特点:CPI通胀率峰值首次出现高于10%的一次。在这个周期内,峰、谷值差较大,波动性也比较明显 背景:价格改革引发的价格闯关,作为改革内容之一的价格改革,政府提高了粮食、棉花、油脂、油料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煤炭、铁矿石、生铁、钢锭、钢坯、有色金属、水泥等工业产品的出厂价格。各种价格之间轮番上升,价格与工资轮番上升。 原因: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 2、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成本上升(人民币贬值提高了进口品价格,使成本进一步提高) 3、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出现急剧扩张, 措施:1、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2、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 3、全面进行信贷检查。 4. 1986-1990年 特点:CPI通胀率屡创历史新高,在1989年2月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最高记录28·4% 原因:1、1985年发生的高通胀并没有得到彻底治理,由于宏观调控不到位,财政赤字、货币发行、收入膨胀等愈演愈烈。 2、经济运行中多年累积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如经济结构失衡、投资规模膨胀和消费膨胀继续加剧等 措施:实行严厉的信贷紧缩政策 5. 1990-1999年 特点: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周期跨度长达106个月 背景: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大部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已经放开,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外汇机制发生较大变化 原因:1、宽松的货币政策(1993年全国信贷投放增长率达到近50%的高位,受此推动,在1992-1994年期间,中国出现了全国范围的房地产热、开发区热和投资热的局面。 ) 2、市场机制走俏、经济增长出现上升势头。 措施:1、紧缩政策的综合实施 2、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机制, 6. 1999-2002年 特点:通胀峰值没有超过2%,从整体上看比较温和的 背景:中国从1998年就开始关注通货紧缩问题,担心持续的通缩可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原因:“积极的”财政政策 以放松银根为主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等举措, 措施:银行信贷供给的收缩,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采取的“惜贷”应对坏帐等行为 形成了“松货币、紧信贷”的现象 7. 2002-2006年 特点:周期性变化温和,最高CPI通胀率为5%。 背景:这一轮通胀周期的形成,与中国从1998年开始的通货紧缩联系紧密。尽管在2001年通货紧缩现象有所缓解,出现微幅通胀(不到2%),但是通货紧缩的阴影似乎仍然在困扰着中国。 原因:1、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增长, 2、硬资产涨价影响市场对未来通胀的预期,而预期将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和投资模式。 8. 2006-2008年 特点:色彩鲜明的国际性特征 原因:1、猪肉、粮食供应短缺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造成物价上涨压力增大。 2、全球石油、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构成的全球性
文档评论(0)